当前位置:南柯一梦>玄幻魔法>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206、始皇崽教弟(二更合一270w营养液...)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06、始皇崽教弟(二更合一270w营养液...)(3 / 4)

"一加二等于多少?""三!""二加一呢?""呃?-?""啊?""不、不是,是......"小成蟜努力数手指头,然后小脸一扬:"四!"嬴小政表情崩裂了。你是怎么举起三根手指头,还十分大声喊出"四"的?!你脑子不好,眼睛也不好吗!老实说,小成蟜的功课也不能说差。至少他在识字背书上,进度比嬴小政打探的周围和小成蟜同龄孩童要强。但唯独在算数上,小成蟜简直和一些三四岁孩童差不多。小成蟜被赢小政骂得委屈极了:"我在宫里没学过算数。"赢小政一手按着脑袋,一手捂着胸口,也不知道是头疼还是心口疼还是都疼。"为什么你这么大了,还没学过算数?"嬴小政不明白。小成蟜对着手指头道:"我、我也不知道。"嬴小政去问小成蟜身边伺候的人。他新换的奶娘解释道:"大王说,先让公子把书读明白了。待书读明白了,公子自然就会算数了。"嬴小政:"......"这个自然就会,是怎么回事?难道君父你就是自学吗?子楚还真是。他到赵国时已经会读书识字。到了赵国后,一边向身边人继续求学,一边自学。那一身算账的本事,就是子楚在生活中自己磨砺出来的。所以他认为小成蟜连字认识的都不多,学算数什么的太早。嬴小政却不这么认为。为什么非要学会一样再学另一样?就不能一起学吗?而且舅父说过,孩童时候接触了数学,能锻炼头脑,让孩童的逻辑思维更加完善。虽然舅父说的话有点难懂,但舅父教出了那么多不记名的出色弟子,肯定比从未教过学生的君父强。再说了,成蟜都这么大了,连简单的算数还要掰手指,这也太丢我的脸了!嬴小政从未如此崩溃过。连听到舅父赴险,他都没有这么崩溃。因为他好歹知道舅父虽然赴险但心中有数,应该不会真的遇险。但小成蟜是真的连掰手指头都算不对数啊!嬴小政试图向舅母求助。雪姬却道:"我的学识不如你,且是你向君上保证,你一定能教导好成蟜,怎么能推于他人?这是言而无信。"嬴小政败退。他想起来,舅母比舅父严格多了。他的耍赖撒娇在舅母那里是行不通的。舅父!你别管什么春申君了!赶紧回来!"兄长兄长,我知道了!"小成蟜蹦蹦跳跳来找嬴小政,举起三根手指,"二加一也是三!"赢小政无力道:"是,是三。我们先来背九九表。"如果正常教学行不通,直接死记硬背总可以吧!舅父!赶紧回来!......"阿嚏!"正被荀子拘着读书的朱襄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一篇大字报废,心里嘀咕着,莫不是政儿和雪姬想念他了。朱襄此次一回来,秦王子楚就有大动作,不知道会得罪多少人。荀子听朱襄上书中陈述的事,就看清了这底下的弯弯道道。秦国曾经一直是以法家学说为主。儒家最看不惯法家的一点就是,法家认为这世上所有的行为,都该写进法条里,这样万事都在规矩方圆中,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就不会乱。但儒家认为,这种事残忍又不符合实际。若所有事都规定,就没了人情人性,让这个世上所有事所有人都变得冰冷;而且规定太细,人非完人,总会犯错,那便总被罚,心中肯定生出怨恨。更重要的是,法条太细,连士人尚且不能记住所有法条,不识字的庶人更是对法条一无所知。就算有官吏教导,但官吏事多,岂能将法条传达到每一个庶人耳中?而庶人又岂能听一遍就能全记住?最后便落入"不教而杀谓之虐"中。在这一点上,有些儒家学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将人情和道德凌驾于法条之上,是以"亲亲相隐"。荀子则痛骂这一点。荀子曾言:"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亲属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荀子既骂法家学说,也骂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儒家学说。所谓儒家学说千万条,源头都是孔子,但同门不同道,恐怕比不同门斗争更激烈。荀子认为,现在朱襄所说的行为,就是"刑繁而邪不胜"。但这既出自秦国推行法家思想的传统,又有地方上士人贵族的利益在。律令越繁琐,官吏的权力就越大。正因为庶人无论再怎么胆战心惊也会犯错,官吏就可以想惩罚谁就惩罚谁,想剥夺谁的家产就剥夺谁的家产。在地方上,官吏的权力就是无限的。现在朱襄表面上是修改了法条,实际上是缩减了官吏的权力。秦王子楚也应该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让朱襄在朝堂上公开的文书中删掉了许多内容,以保护朱襄。荀子也把朱襄压着读书,不让他去亲手处理这些事,将他摘出来,淡化他在这件事中的存在感。压着朱襄读书的时候,荀子也有事让朱襄做。现在荀子在秦国的声望已经很高了,咸阳学宫反对他的人翻不起多少波澜。荀子认为,是时候改革咸阳学宫了。荀子虽是儒家人,但他知道,其他学说中有许多应该传承下来的思想。如果只剩下儒家,那儒家最终会走入故步自封中。虽然荀子不喜欢孟子,也赞同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论。咸阳学宫是一定要包含百家的。秦国取士的时候,也要不拘于某一家的学说。这样,儒家弟子们才会绞尽脑汁进步,让儒家学说适应历史前行的每一个进程。若没有竞争,儒家弟子大概就会如鲁儒那样埋头故纸堆中,天天我注六经六经注我,摇头晃脑先人说,连自己著书立说都要假托先人言。那之后的国家,就会如鲁国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