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柜的核对了一下时间,“十六年前,六月份。” 展昭和白玉堂听到“十六年前”几个字,心里都“咯噔”了一下……这么巧?陈氏书院发生的那桩学生失踪案,也是十六年前。 “有订耳环的人的信息么?”展昭问, 掌柜的查了一下,给二人看。 订单署名的地方,有一个印章,没有名字,印章图案,是一只叼着一根浮萍的鸟。 五爷觉得这图案有些眼熟,好似在哪儿见过。 展昭愣了片刻,低声跟白玉堂耳语了一句,“这是亲王府的家徽。” 白玉堂也想起来了,之前跟展昭巡街的时候看到过,安普亲王郭觅的家宅,院墙外有这种家徽。 展昭皱着眉头,满脑子疑惑——亲王府的人来订的这对耳饰? 白玉堂则是盯着那家徽看着,良久,五爷戳了戳展昭,拿出刚才包在帕子里的那朵棉花,“之前就觉得鸟叼着浮萍很奇怪……现在看起来……猫儿,这只鸟嘴里是不是叼着朵棉花?” “被你这么一说……”展昭把那朵棉花放在订单上,跟图章做对比,两人脸都快凑到纸上了,越看越是这么回事。 研究了良久,白玉堂和展昭问对面几个老头,几位觉得这鸟嘴里叼的是什么? 其中一位老先生让他俩逗乐了,“自然是叼的棉花啊。” 展昭和白玉堂都瞧着那老先生——莫非是有什么典故? “有传说安普亲王郭觅小时候是在边境一带种棉花的,所以以前有人管亲王叫棉亲王或者棉农将军的。”老先生摇摇头,“唉……也是一代名将啊,才过了没几十年,就被下一代忘记了啊……” 展昭好奇问那老先生怎么称呼,莫不是认识郭觅。 俆伯说这位账房先生姓蔡,与亲王的遗孀护国夫人蔡夫人是同族,所以以前见过郭觅。 “那十六年前来订这对耳环的亲王府的人,老爷子还有印象么?” 蔡老爷子摇摇头,“那倒是没有,我们平时都在后边账房,就晚上对账的时候到前边来,但是亲王府定东西留家徽不留名这的确蛮奇怪的,可能是买来送人的吧。” “送人?” 俆伯说,“就是当礼品送,这样别人家查价格比较好查。” 展昭和白玉堂对视了一眼——越来越复杂了啊。 白玉堂又问众人了解陈氏书院么,知不知道十六年前的少年失踪案。 几个老头都没有亲戚在那儿念书,,十六年前的少年失踪案倒是都知道,闹得满城风雨,周参带着人几乎把整个大名府翻了个底朝天,但最后还是没找到那孩子。 展昭有些好奇,问,看几位先生都挺有学问的,家里小孩儿没有再陈氏念书的么? 一个问题把众人都逗乐了。 俆伯告诉展昭,“大名府本地人没几个能进那书斋的,绝大部分都是开封城过来的小孩儿,那地方普通人根本进不去的。” “本来,念书特别好的,有文豪推荐的也是可以进的。”俆伯摇摇头,“但自从出事之后管得更严更低调了,写推荐信不怎么好使了,收的学生也越来越少。” “那地方收女学生么?” “当然不收了!”几个老头儿都摇头,“不止不收女生,书斋里面一个女人都不准有。” 展昭皱眉——这是书斋还是庙啊。 白玉堂也疑惑——那这串耳环是怎么进鸟窝的? 展昭又拿起那枚耳环看了看,问俆伯,“这个款式,不像是年纪大的女人回戴的是吧?” 俆伯点头,“嗯!这种一般都是小女孩儿戴的款,十三四岁,至多十五六,再大点戴就有些太俏皮了。” …… 等展昭和白玉堂从铺子里出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挺晚了。 路上的行人开始变得稀少,店铺也开始关门。 二人再一次赶到陈氏门口,正赶上放学,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出来,上了马车。这些马车去了附近最高档的客栈,或者附近的府邸庄园。 “念书念到这么晚啊。”展昭忍不住感慨了一下,“感觉比太学的学生还要用功啊。” 五爷则是有些嫌弃,“这么小的年纪,一大早送进去,念到大晚上再放出来,家人也不在身边……就为了考个太学么?” 展昭也笑着摇摇头,“难怪庞煜进太学那么多学生不满,敢情想考上原来这么难的啊。” 两人决定先回客栈,这次还是有些收获的,回去商议一下,再做打算。 …… 回到客栈躺下,倒是没什么睡意,两人就聊起了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