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民就是走在最后的人员之一,趁着夜深人静,他想了很多事情。 一路行来,到处都是鬼子设的炮楼,岗哨。 整个交通大动脉,公路,铁路,都被鬼子严密的封锁,把控。 乍一看起来,八路军和老百姓,等于是被牢牢困在了网中,一举一动都受到了限制。 事实上,鬼子当初设定的计划就是如此,“囚笼”就是为这一计划起的名字。 某种程度上,他们确实做到了。 但也只是表面上而已,八路军,游击队依托百姓,是打不死打不烂的,随时能够给据点,炮楼里的鬼子来上致命一击。 八路军就是装备太烂,但凡好上一点,鬼子这个战略,就是给八路军送上的菜。 陈天民通过这两天的行军,大致心里有了个想法,那就是玩成这次任务之后,开始在自己门前那一亩三分地,也就是河曲县,偏关县和五寨县里,开始一个“拔牙”行动。 鬼子在华夏北方大地上,无外乎是以下几种存在:岗哨,炮楼,据点,县城。 岗哨人数最少,一般都是五人左右,配置大概是鬼子两人,伪军三到四人。只装备步枪和手榴弹。 岗哨坐 在的位置,一般都坐落在据点,或者县城边上,也有点的设在炮楼视线之内。 功能是起到搜查,检查过往人流的作用。 既把住了岔路口等要道,又给据点,县城等减轻了负担。 岗哨一般都是白天才设,晚上人员是会撤回营地的。 岗哨之上就是炮楼了。 炮楼一般会配置十五人左右,依然是一个鬼子两个伪军的搭配。 武器有轻机枪和掷弹筒各一,其他依然还是步枪,手榴弹,不过炮楼是常驻,晚上有人值宿,里面会储存个把月的粮食和弹药给养。 当然也有大型的炮楼,就像当初陈天民打下来的小冯庄炮楼,这种炮楼一般盖得高一些,坚固一些,里面的兵力配置也会多一些,基本上就算是据点级别了。 据点是指所处位置比较重要,比如可以扼守附近几条道路的位置,小冯庄炮楼就属于这种情况。 再有就是一些乡镇,都会设上一个据点,这里的武器装备就要好很多了,不但会配备重机枪,甚至可能会有探照灯,摩托车,马车,军犬等。 在日军建制里,一挺重机枪要需要十几个甚至最多二十二个人来侍候,那是因为 重机枪很重,所需要的子弹更重,需要大量人力扛扛抬抬。 而在据点,找个高地方架好就是了,所以人员可以省到三分之一就可以。 所以由岗哨到据点,兵力配置基本上就是组,分队,小队,三种形态。 而县城,通常就是一个守备中队的鬼子,加上一个大队的伪军,一个大尉或者少佐,就要大言不惭的称为守备司令部的守备司令。 这倒不是鬼子托大,实在是县城外部,鬼子已经把兵力分了出去,并牢牢控制住了县城附近的局势,所以城里随便留个中队就足够了。 这一套对付普通的八路那是没问题,但是遇到陈天民这样变态的指挥官,手下战士不但装备强,武器品种花样繁多,单兵战力还高,已经不逊于鬼子目前最强的特战队了。 所以,陈天民觉得,可以开展“拔牙”行动了,虎口拔牙,把身边的鬼子武装统统消灭,彻底扩大根据地范围。 “连长!前边就是槐树庄。” 冯敏生的汇报打断了陈天民的沉思。 槐树庄是出发前预定好的宿营地,陈天民命令在村外林子里找个宽阔地,就地休息,炊事员准备晚饭,吃完 立刻睡觉休息。 这次任务艰巨,他把三个战斗排的排长都带了出来,指导员胡玉斌留下压阵。 由于预见到路途中饮食可能不方便,做饭会暴露目标,出发前陈天民让炊事班准备了炒米炒面,两和面的窝窝头和咸菜疙瘩。 听起来很难吃,实际上不然。 炒米是纯纯的大米炒的,窝窝头是玉米面和白面两掺的,炒面里面放了白糖红糖,再用油炒熟。 就连咸菜疙瘩也有玄机,每个咸菜疙瘩都是一剖两半,中间挖空,填上白色的猪油油脂,再用线穿起来,这样既能使咸菜不会干巴,又能保证战士们的营养摄入。 这时候的天气,晚上已经很冷了,不过战士们背包里的行囊,虽然单薄,却温暖的很,因为山西毗邻内蒙,羊毡不缺。 薄羊毡剪成60厘米宽,180厘米长的两片,缝成一个睡袋,底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