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五、赵四、林涛、张涛等人大喜,纷纷出列,大声吼道。 只要有仗打,军方就高兴! 李宏毅结束会议前,升阎应元为北江知府。 江大刀上报,剿灭下小阮主,阎应元有功,加上对其欣赏,破格提拔。 事实上,阎应元是首批科举学子,升官最快的。 不到三年,就升为北江知府,一年一个台阶,其他学子,多在基层历练,就算混得不错,也不过是知县、县丞级别。. 回到皇宫,李宏毅把罗振清喊来,问道:“雷明正上报的事,军情处查得怎么样了?” 李宏毅可没忘记,雷明正同僚,每年赚取利润几十万银圆,明显有问题。 “回陛下。”罗振清汇报道:“雷明正按陛下旨意,打入犯罪团伙,跟着他们做生意。” “雷明正初来乍到,接触不到核心,只能隐约摸到,生意做到了大明、东洋,甚至和部分西夷商人有所往来。” “具体是啥生意,雷明正不清楚,每次见到多少布匹丝绸,茶叶瓷器,但如果是这种生意,利润不可能这么大。” 李宏毅不置可否道:“就只有这些消息?” 罗振清想了一下,又说道:“雷明正上次汇报,某次运送生意时,听到了外交部侍郎田运培,事关重大,没有证据,臣不敢上报。” “田运培?” 此人,李宏毅有印象,原是前明南京刑部员外郎。 田运培因性格孤僻,受到同僚排挤,大乾攻破南京,就毫不犹豫投降。 被排挤的田运培,无权无势,自然不能贪污,又主动上缴多余田地,家族迁居南京。 恰逢当时,大乾需要树立典型,安抚江南小地主良善人家的心,就让田运培担任外交部侍郎。 几年过去了,田运培能力不足,上官是李宏毅心腹,自吕宋起义就跟随的老人。 故田运培在外交部,并不受重用,权力不大,除了大明投降过来的官员,几乎没人鸟他。 这种现象很正常,大乾正统出身官员,办事干练,眼界开阔,较为务实,自然瞧不起田运培这种酸儒。 说实话,大明投降过来的官员,李宏毅皆不满意,这些人自命清高,眼高手低,能力眼界不足,也就占个清廉正直,持身自好两个优点,私底下指点江山。 也就是需要他们安抚人心,否则早就全部罢免了。 毕竟道德文章,又不能治理天下,造福百姓。 大明下场历历在目,文官就是过于看重道德,宽以待己,严于律人,其他官员稍微犯点错误,就逮着别人痛批,全盘否定。 正是如此,大明官员才会长于内斗,政务军事一塌糊涂。 简直搞笑! 要办事,谁敢说不犯错? 只有那些高高在上,空谈国事的御史言官,不干事实,才不会犯错! 若是官员都这样,偌大国家,政务民生,谁来办事? 于是,明万历之后,就出现一种怪象,真正办事,愿意为民做主者往往得不到高升,甚至下场凄凉。 反而是那些祸国殃民,夸夸其谈,眼高手低者,因没有把柄,平步青云,步步高升。 于是,大明灭亡了! 大明教训就在眼前,李宏毅自然不许发生这种事,罢黜言官御史,设立检察院、反贪局,一切按证据说话。 没有证据,任何人不得胡乱弹劾! 当然,为了不打击官员和百姓积极性,可以暗中举报,一旦查明,立刻拿下。 嗯,百姓若害怕报复,可以暗中告诉给《皇家晨报》,报社人员乃是李宏毅从系统换出来的,忠心耿耿,不怕出现问题。 《皇家晨报》收到消息,往往不会见报,而是告诉军情处,让军情处暗中调查。 李宏毅幽幽道:“查!不管田运培背后牵涉到谁,一查到底!” “遵旨,陛下!”罗振清恭敬道。 李宏毅猜测,田运培背后势力即将浮出水面,他也想看看,背后的人究竟是谁。 东洋,京都府。 卢象升这段时间情绪低落,当得知大明灭亡,崇祯驾崩,就嚎啕大哭,好几天没缓过神来。 幸好太子朱慈烺等人活着,崇祯留下了血脉。 至于太子朱慈烺去往何处,卢象升没问,也不想去打听。 这种事太敏感,一旦牵涉进去,谁也保不住。 卢象同问道:“兄长,好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