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李宝林家巧种田 既丰收又存钱
分田到户以后,生产队里的牛和牛槽,都被折合了比市场价格低的多的价格,卖给了本队的社员,李大星家里的那头牛和牛槽共计花了115元,生产队牛棚里的草,也被平均分给买牛的农户。真的就像有人说的,社员们过上了,“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李宝林一家三口人,一共分得了土地6.6亩地。人们自从分得土地以后,开始盘算地里种啥,人们不再站在大街上胡侃,而是见到人之后,谈论最多的是,地里种啥合适。老沙窝村北的地里一般都没有枣树,村南的地里都有枣树。人们都说,村南的枣树底下种植玉米还行,村北的地里可以种植地瓜、大豆、花生。
李宝林家村南共分得土地3亩4分地,有枣树50多棵。俗话说: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谷雨过后,枣树开始发芽,天气开始变暖,气温迅速上升到20多度以上,布谷鸟也开始在天空中鸣叫。人们开始给枣树剪枝,以避免枣树在夏秋季节长疯了。
李宝林家的种植作物和别人不一样,他和妻子桂兰商量,是不是把村南的那三亩四分地,全部种上棉花。李宝林说,种植春棉花就是麻烦点,忙点,可是收益要比种玉米强得多。妻子桂兰同意了丈夫李宝林的建议,决定种植棉花。
李寨公社大集是逢五排十,意思是每个月的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是赶集的日子,都是按照农历的日子赶大集,如果遇到这个月的月底是小月,那就奔着初一赶集,规则是赶大不赶小。
四月初一是大今,这天是李寨公社大集,李宝林和妻子陈桂兰一起来到了公社种子站,购买棉花种。“徐站长!我们家想种植棉花,给推荐一下,咱们这里适合种啥棉花?”徐宝良一看是老沙窝的李宝林,马上从兜里掏出一支烟递给李宝林说:“奥!是李会计呀!大模范!那天在你们村开大包干现场会,我也去了,你讲的很好,你不来,我还打算去拜访你呢!让你给宣传推广一下棉花种。今年,你就种植鲁棉一号吧!”接着徐宝良又说:“鲁棉一号,是咱们省棉花研究所选育而成的,稳产高产棉花新品种,株型紧凑、主茎与果枝夹角较小,结铃性强,早熟、高产、抗逆性强,亩产皮面130多斤。”
听到徐宝良的简单介绍,李宝林和妻子陈桂兰,决定买鲁棉一号棉花种。徐宝良说,亩用种量是每亩地三斤棉花种,你种3.4亩地的,需要购买11斤种子就行,每斤种子是三块五毛钱,就是三十八块五毛钱。
回家以后,李宝林把棉花种放到院子里晒了2天,又浸泡了一天一夜,找了五六个人帮忙,一天时间就把村南的三亩四分地,全部种上了棉花。
由于当时气温都在20度以上,所以7天以后,棉种发芽,10天以后出苗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有几户人家学着李宝林家,也种上了棉花。李宝林蹲在地头,望着绿色的棉花苗,微笑着,他抓起了一把土,撒向了空中,大声喊道,“要丰收了,要有钱了……。”
李宝林村北的3亩2分地,种上了春花生。花生的种植很简单,管理起来也很随便,基本不用管理。就是地里有草的时候,用锄头松松土,其他的都不用管理。所以,李宝林家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棉花的管理上。棉花长起来的时候,7-10天就要给棉花打一次杈,防止棉花疯长徒长,把刚形成的棉花桃雏形给挤掉了,棉花就成了空壳了。李宝林和妻子陈桂兰,看到棉花棵上面的花蕾和已经形成的桃子,高兴地合不拢嘴。
李宝林家的棉花,在经历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经历了棉花的播种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以后,地里终于开满了像雪一样雪白雪白的棉花。李宝林不愧是会计出身,他把每一次拾回来的棉花,都会用杆秤称一下,并且记录在一个小本本上。到11月15日,村南这三亩四分地,共计收获棉花714斤。按照棉厂平均收购价2.6元/斤,共计卖了棉花钱1856元。村北的三亩二分地的花生,共计收获花生1120斤,按照市场价格每斤1.20元计算,共计收入1344元。李宝林家的6.6分地共计收入3200元,扣除棉花和花生成本430元,剩余纯收入2770元,折合每亩纯收入419.7元。棉花上面的50多颗枣树,由于棉花打了几次药,所以枣树也是大丰收,共计收获大枣1264斤,每斤鲜枣0.75元,枣树收入948元。所以,今年的总收入3718元。
李宝林和妻子桂兰商量,存到农村信用社2000元,其余的1770元,留下用于平时的生活开支和来年买种子用。李宝林对桂兰说,“存单写你的名字吧,今年种棉花,可是把你累的够呛!”
当村里的信贷员朱文昌把写有陈桂兰三年定期的2000元存单,递给陈桂兰时,陈桂兰哭了。这是激动地哭声,这是高兴地哭声,结婚这么多年,自己家里终于有第一张存单,还是写着自己的名字。她拿着存单看了又看,她甚至不敢相信,这一张纸,就是自己家里的那两千元钱。看着看着,她又噗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