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临时组建的近卫军团那种,东歪西拐的行军线路相比,中普鲁士方面军的行军状况,就要好得多,尤其是补给方面非常便捷。那是在图林根山脉的东段,山势低矮,商道众多且路况良好。
如果不是为配合担当第1阶段突击群的西普鲁士方面军,以及易北河舰队的南下突袭,佩里尼翁麾下的5个集团军早就穿过图林根山脉的东南方向,并迅速突破普军布防空虚的萨勒河防御,继而兵抵魏玛城下。
如今,战争进入了第2阶段,法军的突击群已经变成了中普鲁士方面军的5个军,约12万法军。他们的作战目标非常明确:
首先,围歼普军的霍恩洛厄亲王所属部队,以及冯-吕歇尔的独立纵队;
其次,在完成首要目标之后,立刻分出主力部队,协助近卫军团围歼布伦瑞克军团于易北河以西;
最后,等到彻底歼灭普鲁士的全部野战部队之后,将在内河舰队的配合下,与西普鲁士方面军1道,占领汉诺威、黑森-卡塞尔、布伦瑞克、梅克伦堡、萨克森,魏玛,以及奥德河以西,包括柏林、勃兰登堡、马格德堡、斯德丁(什切青)的所有普鲁士领土,尤其是北德意志联盟的重要城镇,防御要塞,道路桥梁等等。
14日傍晚时分,在轻松突破普鲁士人那形同虚设的萨勒河防御后,中普鲁士方面军的5个集团军并没有选择就地修整,而是顶着夜色,沿着由南至北的萨勒河,还有与其平行的埃尔斯特河,继续向北进军。
其中,莫蒂埃的第5军和奥热罗的第12军负责打头阵,位于萨勒河西侧,由南向北包抄耶拿与魏玛;
而圣西尔的第2军与苏尔特的第8军,沿着萨勒河以东,埃尔斯特河西侧行军,并随时配合侧翼15公里内的友军,实施支援作战;
至于内伊的第11军,依然被佩里尼翁作为方面军的预备队,跟随在第5军和第12军的后面,而各军之间的距离1般都是保持在15到20公里,以保证在3到4小时内,各集团军能够做到相互增援。
从西面的爱森纳赫到东边的耶拿,从北面的魏玛到萨勒河畔的萨尔菲尔德。在这个长约90公里,宽不足40公里的狭小区域内,普法两国在此部属了差不多30万军队,这其中:
普军主力部队约13万,包括霍恩洛厄军团47万、布伦瑞克军团58万,以及吕歇尔独立纵队25万(1周前从爱森纳赫换防到萨克森边境,防止德累斯顿反水);
目前参战的法军有17万,包括中普鲁士方面军的5个军,约12万兵力,以及即将运动到爱森纳赫1带的达武的近卫军团,约5万人。
至于留在安德鲁统帅身边,1直充当吉祥物的总预备军,目前剩下的3万人。依照计划,他们将从富尔达出发,向东前往舒尔,然后北上,沿着中普鲁士方面军的道路前行。
在这1片范围不大的丘陵与山林中,两国的军队数量1下子就超过了30万,第1个令人头疼的难题,那就是士兵们的食物补给。
由于普鲁士人已强令萨克森、魏玛与卡塞尔等南部诸侯供应北德意志联军的军需粮秣,使得当地的食物存储大幅度减少,直接导致法军在此征集军需粮秣的难度大大提升。
不过,总参谋部对此早有预案,那就是借助由南至北走向的萨勒河与埃尔斯特河,实施方面军的军需补给。
作为易北河支流的萨勒河与埃尔斯特河,尽管水量不大,但依然能勉强通行百余吨的内河蒸汽船。
这种在36小时内,临时组建的排水量仅有100吨的,15艘内河蒸汽船,不仅足以保障15万法军的食物补给,还能运输包括“胜利者”臼炮,12磅野战炮在内的1些大口径的重炮。
由于后勤补给得到了有利保障,等到中普鲁士方面军走出图林根林山的时候,佩里尼翁就依照普鲁士战场上的最新变化,改变了之前原地修整的计划。
这位方面军总指挥首先是命令莫蒂埃带领第5军,连夜向耶拿与魏玛1带的普军发动进攻;
而在第5军身后两翼,分别是奥热罗的第12军,苏尔特的第8军;
至于圣西尔的第2军先是沿萨勒河北上,等到占领了瑙姆堡之后,第2军就将转而向西,1路沿着温斯特鲁特河逆流而上,继而截断霍恩洛厄军团的后撤道路。
14日的傍晚时分,第5军的侦察骑兵,已经在魏玛与耶拿附近与普军的前哨部队交火,双方各有少许损失。
很快,法军前敌指挥部就确定了霍恩洛厄军团,依然留在魏玛与耶拿1带;而主动担当普军后卫的霍恩洛厄亲王,也清楚了自己所属部队将要面对行动迅速的法军,1场恶战即将开启。
不过,由于侦察方向上的失误,霍恩洛厄亲王却是认为他即将面对的,不过是法国3个集团军,7万余人。
虽然法国人的兵力比自己要多出3万,但是霍恩洛厄亲王和他的参谋长确信,即便是以4万普军对阵7万法军,由于是打1场防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