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生家院子里站着不少人。
陈老太太和崔氏负责炒三样素菜,就用厨房里的那口灶台。
老太太抄着大勺从罐子里舀了两大勺猪油出来,放锅里慢慢融化,准备开始动手炒野菜。
崔氏在一旁打着下手,忍不住问道,“炒野菜也要放这么多猪油么?”
往常她们家里炒野菜,最多也就搁小半勺油进去,有点油星子就够了,有时候甚至直接水煮,煮熟就行。
“今日不同以往,今日的上梁宴万万不能抠抠索索。”老太太将葱姜蒜下锅煸炒,紧接着喊崔氏倒入野菜,“盖房子之前怎么还价都可以,可一旦价格敲定下来,就不能克扣工资。
今日是你大嫂家上梁的大日子,就是要让师傅们吃好喝好,尤其是上梁的匠人,更不能得罪,不然人家在里面偷偷搞点手脚,到时候家宅不宁,那可就遭罪。”
崔氏点点头,想不到上梁还有这么多讲究和说法。
这边炒着青菜,那边马婶子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个煤炉子,架上一口大锅,就是一个临时的炉灶。
她和二赖婶俩人打配合,负责炒豆角炒肉和木耳炒蛋。
半扇猪肉早就被洗净切成小块,堆满一只木盆,鸡蛋也是整整一篮,肉蛋菜和配料都是足足的,这么喜庆的日子,必须管饱。
梅干菜扣肉由陈长生负责准备。
这道菜是酒席必备之一。
洗干净的五花肉放入冷水锅中,再加入葱段和生姜等大料,等水烧开后再继续煮几分钟,翻个面接着煮。
煮好后趁热捞出,用酱油均匀地把肉块抹一遍。
上回嗦田螺还剩余几只竹签,陈长生喊三寿进屋拿两只出来。
“用竹签在肉皮上扎洞。”她示范了一遍。
三寿抓了根竹签直接在肉皮上一顿乱扎。
扎完洞,又给肉块全部抹一遍酱油,最后浸泡了酱油里腌制入味。
等待的间隙,她在临时搭建的土灶上开始炖萝卜排骨汤。
这道汤做法比较简单,排骨煮之前在锅里稍微煎一煎,等表面微微变黄,飘散出肉香味后,再转移到铁锅里头慢慢炖煮。
五花肉肉块腌制好,下一步就开始小火慢煎,煎好后放凉,就可以切片了。切好的肉片要小心码入碗里,切莫搞乱和搞烂,再把每一片肉片都抹上料汁。
梅干菜是陈老太太拿过来的。
刚入夏的时候,老太太就将新鲜的野菜晒干囤着,秋冬天可以吃,遇上旱灾水灾蝗灾的时候也能有个防备。
炒香的梅干菜铺在肉片上,接着就要开始蒸了,这一步要蒸半个时辰。
一旁铁锅里的排骨炖的咕噜咕噜响。
陈长生取了一只筷子去戳排骨,筷子能穿破表面,她动作轻柔地将一大筐白萝卜放进去煮。
白萝卜能吸去排骨多余的油脂,让汤不那么油腻,又可以增加汤汁的清甜。
大人们在准备饭菜,孩子们也没闲着。
饼子是直接从城里买的,馒头昨日里就蒸好了,糙面混着白面,一共蒸了二百个。
这个时代还没有可食用色素,没办法,陈长生只能从手环商城里买了一小瓶,再倒入碗中。
她大声喊道,“三寿四喜,你俩过来。你们叫上招弟,去给咱家馒头点上红点。”
三寿拿了筷子,四喜小心翼翼地端着颜料碗。
三个孩子一人分了一根筷子,在颜料碗里蘸一蘸,等筷子着上色彩,再小心翼翼地点在白白胖胖的馒头上,一个喜馒头就点好了。
又白又大的馒头,上面一个红色圆点,好看极了,让人光是看着,就忍不住喜笑颜开。
陈家满院子都是菜香味、肉香味、蛋香味和大白馒头的香味,一时之间,大家伙的鼻子都不知道该闻哪个,只能不停地吸鼻子、咽口水。
“大福娘,你这手艺也太厉害了!我看城里酒楼大厨的手艺也比不过你。”马婶子一边炒木耳炒蛋,一边伸头夸赞,“刚刚看你做那梅干菜扣肉,真是又从容又舒坦。”
陈长生对自己的手艺也是极为自信,不自谦地笑着道,“还行还行,家里孩子多,嘴刁,手艺不敢不行啊。你多练练应该也不错。”
马婶子很有自知之明,摇头道,“我还是算了,手艺本就一般。等那两座新窑厂建起来,还不知道能不能抽的出身做饭哩。到时候家里家外,只能靠我家那口子。”
自从上回陈长生和她说了,让她全权管理窑厂后,马婶子是真的忙,有时候连孩子都顾不上。幸好铁蛋和冬梅俩孩子还算乖巧懂事,不用那么操心。
马大强老爹老娘去得早,家里就他年轻俩口子,地里的农活要干,铁蛋和冬梅俩孩子也要管。
马婶子最开始管窑厂,一个月挣八百文钱后,他男人去城里打短工的次数就少了。
地里的农活基本全交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