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历史军事>三国:超级马屁系统> 第二百三十章 处置计划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章 处置计划(1 / 2)

“至少这条路已经能够通行了,从此汉中再不是孤悬于外,也能时常沐浴到方飞将军和朝廷的恩泽了。”汉中郡守张卫一脸诚恳地对张辽说道。

当初张鲁投了方飞,被任命为了益州牧,他的弟弟张卫则接过了汉中郡守之职。

这种官员任用方式当然不科学,更说不上什么公正廉明,只是方飞为了安抚张鲁之心的行为而已。

因为那时候方飞需要张鲁为自己尽心竭力筹措粮食,以拯救席卷关中的大饥荒。

如今张卫也干了好几年,虽然没什么建树,但也没出什么篓子,还配合方飞派出的监察使,在汉中建设了六七处王田区。

张鲁在汉中推行五斗米教,教人向善,信徒众多,也没有造反的宗旨,所以管理起来还是相对容易一些的。

传承到张鲁时,虽然已经增加了许多神秘学内容,但此时还相对原始,并没有放弃其中的主要意义。

纵观张鲁的作为,无不是尝试以老子的思想实行统治和治理,就可见其本意。

作为五斗米教第三代天师,张鲁苦心研读《道德经》,还在前几代祖辈对道教经义的理解上,进行了增补,写下了五斗米教的经典《老子想尔注》。

原历史中,他在面临方晋进攻时,自己逃离南郑,也没有焚毁财物、粮食,而是妥善封存,说这些财产应该是属于国家的。

在民间传说中,张鲁的亲属和家人,基本不是白日飞升就是尸解。

即使这些传说不可信,但也充满了宗教色彩。可见张鲁的家人和直系亲属,也全都是五斗米教的信徒,而且在教中应该还是比较重要的人物。

在这种情况下,张鲁、张卫兄弟,和此时传统的豪族并不一样,他们更重视五斗米教的运行和传播,而不是把精力和智慧放在“多搞几亩田”之类事情上。

同为道教的传承,五斗米教和太平道比起来,是相对“爱国”的,所以之后发展的比较好,后世的各种天师、正一之类教派,大多也来自于五斗米教的传承和演化。

由于以上种种因素,张卫对于方飞的新政,包括对方飞本人,对朝廷,目前都是积极拥护的态度——只要不影响他的教派。

而方飞对于目前还处于萌芽状态的道教、佛教,并没有过多关注,因为这些教派还没有什么不良影响,反而五斗米教对于稳定边远山地、蛮夷之类还有不错的效果。

“京汉官道有多处还可以扩建修整,尤其是其中几处险要山崖,我已做了记录,希望张太守能抽调出一些徭役,对这条道路进行一些改进和维护。”

张辽没有理会张卫对方飞的隔空马屁,而是开门见山地谈起了正事。

“这是本官应尽之责。我已在城中备下酒宴,为张将军接风洗尘,希望张将军晚上能赏光赴宴。”张卫没有推脱,点头说道。

张辽领了方飞的重任,除了分别给各路官员带了方飞将军的亲笔信,本身也持有权限极高的符节印绶,有在各地征调军队,要求郡县官吏提供人力、粮草的权力。

所以他提出维护道路的建议,也并不算越权。而京汉官道在秦岭中的大部分路段,都是属于汉中所辖。

在此时没有专门的国家道路管理部门时,就如同各地的水利一样,都是属于地方官的职责。

张辽道:“张太守你太客气了,晚宴我会到的。另外你顺便再把杨任、杨昂两位校尉请来,有些事我好借机与他们商量商量。”

“好的。”张卫点头道。

张辽前来汉中,并不只是为了绕路和检验道路建设成果,他还有更为重要的军事任务。

如今汉中已经平定了数年,与其接壤的益州各郡,包括此前拖延日久的巴郡,也在一年前落入了朝廷掌控之中。

而东面通过汉水以及汉水谷道与汉中相邻的锦州,正常情况下不具有仰攻汉中的能力。

这条水道,虽然看起来容易通行,但早已有人用实践证明过了它的阻力。

在原历史上,曹魏的司马懿,曾经试图逆汉水而上进攻汉中。结果遇到连月大雨,导致水流过于湍急,逆水行舟实在太过艰难,还不如穿越秦岭来得轻松,不得不无功而返。

蜀汉的蒋琬,也曾经想过要沿汉水而下,进攻锦州一带。

顺流而下倒是没什么问题,但当时蜀汉势弱,不可能对曹魏一战而胜。即使主动进攻,也不过是想以攻代守,争取生存空间和时间。

因此在出发前,就要考虑到这支军队如何撤退。

所以蒋琬也只能放弃这个有去无回的计划。

综上所述,此时的汉中,不再有防务需求,所以之前留驻汉中杨任和杨昂两部,就空闲了出来。

张辽此来,就是为了收编汉中的军事力量的。

杨任、杨昂就是第一步。

在当日为张辽接风的晚宴上,听到张辽要收编自己兄弟的军队,杨任和杨昂虽然有些不太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