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历史军事>南宋之霹雳风云> 第三百三十九章 紧急军情(二)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九章 紧急军情(二)(1 / 2)

刘整公然扣押南洋公司商船,欧阳轩提出的对策是全面备战,这让曾勇和杨邦宪大吃一惊。他们吃惊的不是要与刘整开战,而是此次的决定如此武断——轩哥儿向来是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对于两人的反应,欧阳轩并没有进一步解释。据他判断,当下的历史线虽然因自己的出现发生了局部改变,但蒙古灭南宋的大趋势并没有变化。从川西战场来看,虽然绵水前线的杨文安部仍在不断滋扰,但频次和力度已小了许多,甚至开始转入防御。云顶城和金堂方向与霹雳军对峙的刘黑马也在构建防御工事,甚至开始徐徐撤退,显然是在为其他方向的用兵作准备。

在原来的历史线中,仍占据成都的刘黑马、纽璘在刘振今夏六月叛宋降蒙之后,派兵支援被宋军围攻的泸州,并一举击败了俞兴。虽然当下并没有掌握刘整与蒙军勾结的证据,但以其叛复无常的性格,加之俞兴苦苦相逼,欧阳轩估计刘整已派人与蒙军接触。而纽璘又被忽必烈突然派回四川战场,必然也酝酿着大动作,对此霹雳军须得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即便刘整不叛,欧阳轩也准备利用夏日河水充沛之际,一举将蒙军逐出潼川府路。届时霹雳军不仅将与川中甚至川北的蒙军大举交战,甚至也会与刘整发生冲突。当下刘黑马占据了潼川府路约三成的州县,这些州县被霹雳军夺回之后,刘整肯定会以潼川路安抚使的身份来讨要这部分州县。霹雳军如果不答应,势必会与心胸狭窄又贪图名利的刘整发生冲突,所以做好准备是未雨绸缪。

第三封紧急军情是杨文的来信。实际上播州与霹雳军的交往,要么是公文对公文,要么是杨嫣或南洋公司的人转达意思,此次杨文亲自写信倒是第一次。欧阳轩对于老丈人的来信自然是不敢大意,反复读了几遍决定将杨邦宪召来商议后再作决定。杨文在信中先是夸赞了他在东川郡开矿决定的正确,又话锋一转说出了近期的不良苗头与自己的担忧。东川郡开矿的情况,王有福定期有密信汇报,欧阳轩自然是知道的。东川铜矿埋藏浅、储量大、品质高,这让南洋公司派在当地的技术人员欣喜万分。

在先进开采技术和高效的管理之下,短短四五个月,南洋公司在东川郡已有十余个铜矿坑,月产粗铜近十万斤,累计粗铜产量已达三十多万斤,而且产能还在快速上升。这些粗铜已由霹雳军全部收购,并运回邛州和大邑进行深加工,用以制造出不同种类的合金,这些合金可是制作机器、机床和火器弹药的优秀材料。当下霹雳军已经用合金铜分别试制生产了新型野战炮和山地炮、舰炮,性能表现优异。虽然铜的密度比铁更大,但由于铜合金优良的延展性和导热性,铜炮反倒比同口径的铁炮轻了三分之一,射程和威力不减甚至还有所增强,炮管冷却时间更短,使用寿命也更长。

铜作为贵金属,不仅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也用于制造钱币。只是大宋境内缺铜,四川境内更缺铜,缺乏铜料是催生“交子”这种世界上最早纸币的原因。一斤铜加上铅、锡等金属,可以铸一百枚铜币,而十斤铜便可铸一贯钱,价值一两白银。三方合作的铜矿在四五个月之内开采的铜价值便达三万余两白银,扣除开采成本之后,分红也至少二万两白银,这实在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要知道东川郡地穷民困,这里的普通一家三口,只需四、五两白银便可过得十分滋润。

短时间内便获得了巨量的财富,对于合作播州、霹雳军、乌蛮部族三方来说,本是皆大欢喜的事。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原本跪着求着霹雳军和播州合作的乌蛮部族起了异心,或者说是当地的部族首领和白蛮、乌蛮驻军有了独吞利益的想法,开始故意没事找事了。实际上,这些部族首领和驻军将校不仅要收受“好处费”,也要从开矿中分红,收入也实在不菲,但“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们现在想要的是全部。南洋公司的管理人员面对刁难,本着大局着想处处忍让,在这些人看来变成了软弱。更为过分的是,之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走私贸易,他们也开始严格管束起来,使得双方贸易量直线下降。普通贸易如此,原本就偷偷摸摸开展的战马走私活动影响更大,交易数量直降了五成以上。

得知情况后,杨文召来王友福商量对策。商议了半天也没有好的办法,只得一手软一手硬,一面派人再与东川郡的乌蛮头面人物谈判,一面将新编练的轻步兵旅调往罗氏山寨——欧阳轩称为六盘水。那知道,这些乌蛮头面人物并不肯让步,在谈判中要求占九成利益,播州与霹雳军总共占一成。对于播州方面的军队调动他们也不示弱,调了一千军队前往双方边境地区,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杨文清楚播州军要战胜东川郡三千白蛮和乌蛮军不难,要夺取铜矿洞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守住。要知道东川郡背后可是大理国,而大理国背后则是蒙古人。面对这种棘手局面,他破天荒向自己的女婿写信商量对策。

春日暖阳照在欧阳轩紧锁的眉头之上,他用手指不断扣击在桌面。此刻与他一起围坐在横原堡内一方木桌的,除了杨邦宪、曾勇及夏小根外,再无他人。思量片刻之后,欧阳轩仿佛下了重大决心,对杨邦宪说道:“岳父大人对此事的处理我都赞同,只是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