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从粤城回来以后再收拾铺面,前后差不多得三个月。如果这期间你有想法就拍电报给我,我等你到六月初。”
冯燕接过纸,看着上面的娟秀小楷,惊讶道:
“你字写得这么漂亮?咋练的?甭管我同不同意,六月我都去趟省城。那会儿地里没啥活儿,而且我也没出过远门。托你的福去趟省城,一来溜达溜达,二来我也看看你的铺面。如果可以我就留下,不行我再回来。”
“可以,没有问题,那就这么定了。”程瑶笑着转悠缸子,又说,“想练字还不容易,来省城看店空闲时就练,这东西就是熟能生巧。”
“好,希望我可以。”
正事聊完,坐了半天也没见刘斌,程瑶纳闷的问:
“你家斌子呢?”
“去东崴村看他大姑了。年前过去一趟,过年期间就不去了。他想趁过年这段时间好好学习,来年着手考大学【=。”
“考大学?那会儿不说念中专吗?”
“不了,听了你跟梁子的建议,决定一步到位。所以昨天我说的那个事儿,你要不要考虑一下?你俩闺女哪个都行,我都挺相中的,要不要做亲家?”
见她认真的样子、不是在开玩笑,程瑶也正色道:
“能摊上你这么个贤惠、心善的婆婆,是她俩的福气。再加上两家知根知底,我跟你也对脾气,我巴不得咱俩家做亲。但我主张两情相悦、自由恋爱,再说他们俩才16,我寻思再留几年。斌子也不大啊,过这边才18。”
冯燕见她跟自己想到一起去,笑着点点头。
“是,我也寻思再等等。那咱们就顺其自然,看他们自己相处,如果自己看对眼,那咱俩家就结亲?”
“可以,这没问题!”程瑶满口应下。
因为有原主的记忆,再加上她自己跟冯燕的几次相处,她很欣赏这个女人。
好儿媳,好媳妇,好母亲。
冯燕娘家当年是闯关东来的东北,后来家人陆续回关里老家,她因为嫁了刘斌父亲,就留在了上江村。
后来刘斌父亲上山找人参,被熊瞎子舔脸死于非命。所有人包括刘家二老和刘珠都劝她把孩子留下,自己回关里投奔娘家走道儿(另嫁),可她愣是没有同意,就一个人拉扯刘斌,和刘家二老一起生活。
那年她才28岁。
起初,二老跟她藏心眼,毕竟儿子死了、女儿嫁人,他们要给唯一的孙子留些东西。可等刘老爷子躺炕不起,冯燕任劳任怨的端屎端尿的行径,终于让刘老太太明白这个儿媳不止孝顺,还跟他们家一条心。
当即把家全部交出,还把村里的宅基地过到儿媳身上。生怕日后老两口走了,儿媳这边有什么麻烦。冯燕把二老双双伺候走,就一个人带刘斌认真生活。不止供他念书,还把人供到初中毕业。
高中不是不想上,是那会儿上了也不能考大学,还不如在大队做个记录员,既有工分可拿,还能养家糊口,一举两得。
程瑶看着满脸平静的冯燕,好信儿的问:
“你想过等刘斌结婚以后再找一个吗?”
冯燕不假思索的摇头,坦言回答:
“我不瞒你,我打算小斌婚后跟他们小两口一起生活。这样我能帮着收拾屋子、做做饭,还能照看孩子。你介意不?”
艾玛,整的好像这门亲要成了似的。
程瑶笑着摆手,道:
“我不介意,再说跟我也没关系,主要看你未来儿媳妇介不介意。”
“如果介意我就在他们附近盖个房子,吃在一起,住分开。”
哟嗬,听这话的意思,手里有钱。
程瑶很想问一句“你自己的生活呢?”,可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理解可以,但是要尊重。一个伟大、无私、甘愿奉献的母亲,值得她这个穿越者佩服。
二人又聊些村里的趣事儿,刘斌终于回来了。
小伙子满脸通红的进屋,边摘帽子边说:
“妈,我姑给拿了一坨冻豆腐和一只大公鸡,让咱们过年吃……哟,婶子来了,旺国真去当兵了?”
程瑶笑着“嗯”了一声,打量一番,道:
“感觉又长个儿了呢?”
“可不是长个儿了,秋下赶着给他缝的棉裤,长了一扎。旺国咋样?现在多高了?”
“跟斌子差不多,高我一个脑袋,跟他说话都得举头望明月。”
“那旺国就是低头思故乡呗?”
“行啊燕子,这都会了,不错不错。”
冯燕被夸的不好意思,刘斌脱掉穿在外面的皮猴,说:
“婶子有所不知,我妈现在跟三槊婶子一起飙着劲儿学,可努力了。以前我教我妈,那都得跟我急眼。现在我妈主动要求学习,老上进了。”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