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配合上华润集团的秘密通道,八路军的西药供给依旧有不小的缺口。
随着战争进入僵持状态,无论是国统区还是敌占区,都将药品和医疗器材列为禁运品,采购的难度大大增加。
尽管八路军后勤部门冒着生命危险,派人深入敌占区的城市,购买一些必需的麻醉药、磺胺、碘片、碘化钾等药品和听诊器、血压计、手术刀具等医疗器械。
但采购永远只是杯水车薪,巨大的亏缺把当时还是采购署署长的黄河急得满嘴水泡。
当然了,活人不可能被尿憋死。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西药技术无法突破的当下,老祖宗留下的中医自然而然成为了部队各大制药厂的首选。
早在1939年年底时,三大主力和边区制药厂的年产量就达到了1.8吨,只不过这个数字还远远不能满足部队的需求。
好在「根据地的医科大学」决策解锁后,在数位教授和主任医师的牵头下,八路军制药厂的产能整整翻了十九倍。
甚至还改进工艺开发出了诸多成品药剂和中成药,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中药西药两开花。
再加上系统内提供的一吨西药,各大野战医院每个月可用的药品份额已经突破了三吨大关。
非大型战役时期,盈余的药品可以以成本价出售给根据地内的老百姓们。
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民众们的治病难问题,还能回笼一波资金用于新药品的开发,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石多鸟。
反观光头治下的果脯,按理来说对方的制药业应该发展得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