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武侠修真>长安好> 413 剪除一切不安分的爪牙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13 剪除一切不安分的爪牙(2 / 3)

/br>彼时,那支败军在溃散的过程中分为了两支,其一支返回了倭国,但并非藤原麻吕当初推测的以石本武彦为首的那一支,而是藤原麻吕的部下。
此刻,这一支两万余人的队伍中的大小将领,皆被带了过来。
相反,石本武彦的那支万人队伍,反而迟迟不见归讯。
这一点,常岁宁亦是此时从明孝天皇口中才得知,因为他交不出来那支队伍里的人,故而不敢隐瞒。
常岁宁心中升起不妙预感。
在追击藤原麻吕的过程中,她亦让人探查过那支败军的去向,得到的结果是向倭国方向撤回了,没想到,回倭国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可是她分明让人反复清查了从江都往西的大部分海域,并警示各州严加探查,这些时日他们固然扑杀了一些散落的小队伍,但却并未发现这支万人队伍的踪迹。
“我等屡屡传信召回石本武彦,但一直未得其踪迹,或是已被冬日海上风浪吞没……”有倭国官员给出了足够友善的推测。
常岁宁却很难就此掉以轻心,她微抬眼,看向荠菜。
荠菜立刻会意,转身离开此处,交待手下之人,将此事立即传讯回去,并继续扩大海上探查范围,务必找出那队以石本武彦为首的倭军踪迹。
明孝天皇见状也连连向常岁宁保证,定会早日查明这支队伍的去向,给出一个明确交代。
常岁宁不置可否,看向那些被带来的人。
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在这场伐盛的战事中占据了分量。
见她看来,在明孝天皇的呵斥下,那些人纷纷下跪赔罪。
常岁宁面上没有丝毫动容,她眼前闪过的,是伤亡册上的将士面庞,以及一旦让倭军攻入江都后,她将看到的残酷景象——
她不是来听这些人赔罪哭诉悔意的。
坐在上首的常岁宁,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明孝天皇,给出他两个选择:“不知天皇大人是想自行处置这些罪犯,还是交由我手下之人动手?”
明孝天皇脸上闪过短暂的惊惧之色。
她竟是要将这些人……全部杀掉?
这里面有他倭国各大家族的主事者,更有许多得力官员……且那些将官,若也全部杀掉,他倭国还何来武将可用?
常岁宁似领会了他这一瞬的迟疑,语气平静地道:“待此事了结后,我方可试着听一听天皇的求和之意。”
言下之意,在此之前,她不会考虑求和之事。
难道只凭这些人跪下磕几个头,流几滴泪,一切就能一笔勾销吗?
当然不行。
她要倭国百倍偿还,并要剪除他们一切不安分的爪牙。
明孝天皇颤声应下。
他自然不敢让常岁宁的人动手,他怕盛军一旦动手,轻易停不下来。
但那些人,尤其是贵族家主,根本不可能甘愿受死。
他们很快反抗起来,甚至是直言叱骂,一改方才悔恨交加的脸色。
悔恨只是他们求生的手段,流泪认错固然可以,但要他们为此付出性命来忏悔,那就另当别论。
在局面变得更加混乱之前,明孝天皇畏惧之下,让兵士们将这些人统统拖了出去,并以重兵镇压。
怒骂声求饶声和惨叫声,在院中交杂着响起。
数百人的鲜血,几乎将偌大的前院染成了红色,此处俨然成为了一方刑场。
堂中的官员,及明孝天皇,皆已面色惨白,通身冷汗。
金承远始终未语,却也下意识地看向常岁宁。
那少女端坐原处,面色无分毫变化。
待这场行刑结束之后,她拿很随意的语气道:“现在,天皇大人可以拿出向我大盛求和的诚意了。”
明孝天皇强忍着心中恐惧与起伏,将早已备下的求和书奉上,让常岁宁过目。
这封求和书由两国语言写就,常岁宁看罢,点了点头,似乎还算满意。
其上允诺的上贡数目,比以往任何时候来的都要有诚意。
常岁宁将那一折求和书合上之际,道:“除此外,我也有两个提议。”
明孝天皇立时做出洗耳恭听之态,并让译官记录下来。
“第一,我要你们严格遵守海上界限,今后无我大盛准允通行的文书,不可随意踏进我大盛海域半寸。此一点约束,尤其针对倭寇而定,所以,我需要你们出兵严加管束海盗倭寇滋生之象,使海上不得再有倭寇劫掠杀害我大盛渔民商队之事发生。”常岁宁道:“倘若再有,江都水师必有问责之举。”
明孝天皇忙不迭应下。
“至于第二条提议,我私认为,是我大盛诚意之体现。”常岁宁话至此处,微微笑了一下。
明孝天皇却莫名紧张起来,将身形躬得更低些许,做出倾听之态。
“这个提议,需要你们就近划出一座岛城——”常岁宁道:“我打算向我朝天子奏请,在此处成立定倭府,使我朝官员兵士驻扎于此,以督贵国履行约束海盗之约,日后亦可助贵国与我大盛往来邦交之事。”
明孝天皇眼神微震,他身后的官员们也纷纷低语起来。
如此一来,岂非给了大盛驻扎管辖之权?长此以往,免不了要插手他们倭国内政!
这并非是他们胡乱揣测,而确实正是常岁宁的用意所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