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9章 点火(1 / 2)

第569章 点火

随着指挥中心的命令发出,固定发射箱外表面最上层闸门的爆炸螺栓通电,爆炸的冲击力让闸门离开发射箱,露出了侧壁上预留的密密麻麻注水口。

澎湃的海水立刻从注水口涌进发射箱内,不过在出水时被管道中间的隔板分流,附着发射箱的内壁向下流动。

为了防止发射前不出现意外,所有的闸门都使用爆炸螺栓固定死,一旦开启就不能关闭。

所以一旦开始注水,火箭的发射程序就无法中止,失败的结果就是一笔巨额损失。

坐在指挥中心第一排c位的谢廖夫面色凝重地盯着发射箱内的监控画面,他也从未设计过这样发射的火箭,而且缺少系统兜底,出现意外的概率并不低。

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注水闸口开启顺序是从上到下,以控制水压。

但真正放水时的狂躁还是超乎想象,注水口向两侧涌出的海水因为强大的压力速度极高,进而产生大量气泡呈现出近乎白色,从监视器中看发射箱的上半部分骤然出现了一条白线,然后迅速沿着钢铁箱壁汇集成一个矩形环,以惊人的速度向下覆盖。

从a区注水口到底层的落差有近150米,但绝大多数动能在与粗糙钢铁表面的摩擦中消耗掉了,底部摄像头的画面在放水后精致了约7、8秒钟,然后就看到画面突然变得模糊充满水汽,紧接着水位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上涨。

a区注水口预计将在40分钟内完成预定水量加注,也就是每秒钟需要加注近12吨海水,这个过程中直到淹没助推器前水平面上升率将达到每秒约4厘米。

这个速度相当恐怖,最底层的摄像头转瞬之间就被海水淹没,稍高的39台h280氢氧发动机以及助推器的喷口也极其迅速地完全浸泡在了海水中。

“我听听里面的声音。”

距离发射区10公里的海域上,林炬站在“远望7号”测量船的桅杆上,通过架起的望远镜观察发射箱的状况。

林炬捂住望远镜目镜向下看去,几个船员和自己的随行人员挤在一起都抬头看着他:

“您下来吧,船舱有同步记录仪,上面太危险啦!

大佬已经说了,再不下来就追究你私闯敏感设备区了!”

“……”

不过那周边此时并没有什么可以被吸过去的东西,海面上所有的浮船坞和小艇都被提前收了上去,问题不大。

每秒钟十几吨的海水涌入直接让周围的海水像涌入漩涡一样朝着发射箱汇集,幸好注水口设计合理,要不然如果形成真正的漩涡,那恐怖的扭力可能真的会让发射箱直接报废。

佘院士拿起耳机将一边贴在耳朵上,然后就听到了无数条巨型瀑布交织在一起。

发射箱内部如此,外部的景象也相当壮观。

但即便如此也能看到发射箱周围的水位发生了明显下降,形成的水流吸引着周围的一切物体。

……

“林总,林总!”

把火箭泡在水里,还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原生态海水里发射,即使早有准备也依然让人惊心动魄。

他忍不住回头看向后面坐着的谢廖夫,那张年轻的面孔上依然坚毅,正在专注地紧盯着发射箱内的一举一动。

随着海水的加注长征十八号的浮力也不断增加,连接火箭底部的钢铁基座受力传感器一直在跳动,数字不断地缩小中。

从受到向下的一万五千多吨质量,到加注近三万吨海水后形成向上的一万吨浮力,钢铁基座的受力状况会变得完全相反,对基座本身和火箭都是一种考验。

不过火箭受到的浮力可比自身推力均匀得多,让人稍稍放心一些。

谢廖夫并不太过担心,至少发射前都有数個团队按照严格的质量监测体系进行过排查,绝不会像前联盟那样混乱。

“水位25米!”

“水位35米!”

“水位45米!”

20分钟比起想象中的快,凌晨5.48分,固定火箭底部基座传回的拉力数据超过了“100,000 kn”。

现在有一万吨的拉力要牵扯着火箭向上,并且依然在持续增加中。

这比预期早了一分多钟,佘院士愣了一下才意识到此时应该已经进入正式发射程序。

但其余工作人员都像程序一样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使命,看到拉力数据达标后就发出了下一步指令:

“b区闸口开启,主机开始排气!”

发射箱内外都被海水浸没的下半部分外壁闸门也被激活,这些闸门比起上面的a区大得多,注水口数量也远远更多,所以在闸门被爆炸螺栓掀飞的一瞬间水流量就以之前两三倍的速度迅猛上升。

火箭芯一级底部的39台发动机也开始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