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44章 快意恩仇(4)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快意恩仇(4)(2 / 2)

来。赵鞅制定的战术就一个字:“等”。

“铁之役”郑国战败,损兵折将,几乎全军覆没,反晋同盟大为震恐。短期来看,无人敢给两大家族输血。赵鞅只要静静守着,逼对方出战,趁乱行事就好。

赵鞅的兵力集中在朝歌的南门,北门相对薄弱。中行寅也把主力军队调到南门,与赵鞅对峙。不曾想,天要留中行氏,士吉射赶来增援。闻讯后,中行寅发出信号让对方从北门入城。

待盟友顺利入城,中行寅突然辗转到北门与之会合,一同出城。等赵鞅反应过来时,士吉射所率部已经掩护中行寅逃得很远了。

两大家族的首领双双逃离朝歌,去邯郸投靠赵稷。

朝歌之役,虽然没有生擒两大家族的领袖,却不能算输。逼迫两大家族完全放弃苦心经营多年的根据地,标志着两大家族已是穷途末路,大势已去。

邯郸城的兵力人马、地域大小、人口粮草根本不足以支撑与整个晋国为敌,落败是迟早的事。

熬过数九寒冬,赵鞅的平乱事业终于看到胜利的曙光。还有一件好事值得庆贺,智跞去世,赵鞅顺位升任中军将。

从朝歌回到绛都,赵鞅开始着手清算士氏、中行氏在晋国的残余势力。失去智跞这个强有力的靠山,士皋夷又跟赵鞅结怨多年,又兼士氏家族的继承人,名正言顺第一个被处死。

梁婴父虽跟赵鞅无怨无仇,却被赵鞅无意间得知,当日智跞非要逼死董安于,背后的推手意是梁婴父,气得他脑袋生烟。二话不说,以牙还牙也给梁婴父安个谋反作乱的罪名,推出去砍了。

到此为止,设立一百四十年的三军六卿制走到尽头。晋国开始进入智、赵、魏、韩四卿角逐的时代,从此只分上、下军。

虽然大事还未完全平定,跟前几年相比,赵鞅终于可以喘口气。

这几年战事繁忙,奔波疲惫,心尤其累。董安于的离世,给赵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他深感内疚自责,一度无法原谅自己。这是父亲留给他的最宝贵的财富,他却听任董安于以难堪受辱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董安于自杀是为了维护赵家的利益,尽管赵鞅痛彻心扉,却不得不承认,这是唯一完美化解赵氏危机的办法。

虽说董安于是自愿的,背后何尝没有被迫的成分?这种被迫并非有人刀架脖子要他死,而是他不得不死。出于对赵家的知遇之恩,因为自己垂垂老矣行将就木,与其等死不如主动求死,为赵氏贡献自己的最后一点余热。

赵鞅把自己惹下的祸端收拾得差不多了,董安于的仇也算是报了,心中大石终于落地,解开心结的感觉真好。

赵鞅登上晋国军政一把手的宝座,成为赵氏家族第三位中军将。

未来的十几年,将是他的show ti。他会给赵氏家族、整个晋国带来多少改变,各位观众请拭目以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