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6章 智氏之能(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智氏之能(2)(2 / 2)

备酣战一场拼个你死我活的动力斗志。

赵氏则不同。

他们的家族血统里一直有股狠劲传承至今。从最早的赵盾到最近的赵鞅和现任大当家赵毋恤,都是杀伐果断的强势人物。他们从不轻易认输服软,目标明确,坚定不移。

照此估量,韩氏妥协的可能性最大,魏氏次之,赵氏的可能性最小。

若是三家能在对待智氏问题上统一共识,智瑶的阴谋很难得逞。即使他借助公室的名义要三家献邑,他也逃不掉要献出自己的封地。四家共四万邑全部归于公室,晋出公肯定笑开了花。

到时候,智瑶就成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睡着都要哭醒。机关算尽反而损失了自家的万户邑,这是何苦?处心积虑难道是为了他人作嫁?

三家虽有损失,反正大家都有损失,打成平手。对公室而言,多了四万户邑则不同,扬眉吐气不算,强大如智氏也不能再对公室颐指气使了。公室不再是言听计从的傀儡,说不定因为此事反而促进三家更家团结齐心,共同对付出馊主意的智氏。

所以,一定不能让三家有机会达成共识。对三家有利的,则对智氏不利。反之,是对智氏有利。

所谓阴谋,只能暗地里进行,不能开诚布公。阴谋之所以得逞,主要依赖人性的自私和天然的相互猜疑推波助澜,令其得以茁壮成熟。

这让我想起兰德公司拟定困境得出的那个著名的理论——“囚徒困境”。

两名嫌疑人被捕,单独关押,分别审讯。动机和一些环境证据都表明,两人很大程度都涉案,可是仍然缺乏足够的证据将二人定罪。

于是,审讯成为侦破案件的关键。

为了让两人说出实情,审讯人员在审讯之前都宣读了这么一段话:若是两人都抵赖,各判一年;若是两人都坦白,各判八年;若是一人坦白,一人抵赖,坦白的那个人无罪释放,抵赖的则获刑十年。

两名嫌犯都有两个选择:坦白或抵赖。从结果来看,都抵赖的话,利益最大化,因为加起来刑期只有两年,每人一半,这是集体利益。若是只认个人利益,一人坦白,一人抵赖,坦白那个人利益最大化,因为他虽犯罪却不必担责,得以豁免。

因为无法串供,无法得知自己坦白,对方是何态度。若是对方也坦白,则各判八年,双方损失都惨重。可是,若是自己抵赖,对方却坦白了,自己被判十年,显然比八年更重。

结果的结果,因为彼此不信任和信息不对称,大多数都选择坦白——占不到大便宜(无罪释放)也不能吃大亏(判十年),一定不能比对方的刑期重。最后各判八年,打成平手,成为难兄难弟,参演监狱风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