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女生耽美>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黑死病曾被认为是吸血鬼所为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黑死病曾被认为是吸血鬼所为(2 / 2)

人,他们都是痴迷于血本身。这种嗜血行为,就是造成恐慌的根源。其他的许多吸血鬼,则完全是某些疾病的受害者,病痛的各式症状,使他们被人看成吸血鬼。

狂犬病的症状和吸血鬼就非常类似。在18世纪贫困的巴尔干地区发病率很高,让吸血鬼的传说愈演愈烈。直到1885年,法国的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研制出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与吸血鬼病毒的距离才开始拉远。另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

汉诺威皇朝的第三任君主乔治三世(kg e iii)50岁后,开始行为古怪,先后有过5次精神错乱,最后死去。人们对他的突然变化感到非常惊骇。实际上,乔治三世服用的药物导致体内的砒霜含量过高,因而引发了卟啉症。

卟啉症(porphy)是一种血红素生物合成异常症。卟啉会破坏血红素的生成,多数这类病人都有严重的贫血,看起来非常苍白。输血后,症状却会有所减轻。因此,这种病症被学界认为是帮助塑造了现代吸血鬼的形象。

吸血鬼文化兴起在18世纪前,对于吸血鬼还是以恐惧为主。到了19世纪中期,许多传说和现象已经由科学给出了大概解释,人们对关于吸血鬼的迷信话题逐渐失去了兴趣,关于吸血鬼的传说却在西方的文学艺术中复活,与哥特文化迅速结合、发展,人们对吸血鬼的态度逐渐转变为崇拜。

最早的吸血鬼文学作品为一篇名为“vapire”的短篇小说。作者为拜伦的秘书兼私人医生约翰波里道利(john willia polidori)。他将拜伦设想好的情节写成了小说,发表在1819年的《新月刊》上(小说却被署上了拜伦的名字)。小说引起了轰动,多次再版,并在几十年中被大仲马等人多次改编。由此,吸血鬼文学拉开了序幕。

他们拥有永不逝去的惊人美貌,谈吐高雅,身着华贵礼服,夜夜穿梭于上流社会的晚宴。安妮赖斯(anne rice)通过《吸血鬼编年史》(the vapire chronicles)系列,赋予了吸血鬼完全不同于之前传说的形象。从1969年的《夜访吸血鬼》(terview with the vapire)开始,直到最后一部《血颂》(blood canticle),《吸血鬼编年史》系列从6000年前的古埃及讲到20世纪的旧金山,是一套吸血鬼的编年史,彻底改变了吸血鬼的形象——它从恐怖与可怕的怪物变成了高贵、美丽的完美生物。

在狂风暴雨肆虐的黑夜,隐约会从狂野传来一两声野兽的嚎叫,一道闪电划破天空,照亮了空无一人的古堡,阵阵阴风吹过,伴随着一群巨大蝙蝠,伯爵出现。这是经典吸血鬼小说、电影的场景。德库拉形象的来源是爱尔兰的布莱姆采佩什(vd tepse,瓦拉几亚公国的总督,因残忍杀死数以万计的人而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邪恶的人之一)为原型,斯托克创作出经典的吸血鬼伯爵形象。

小说出版后,主人公德库拉伯爵大受欢迎,成为后续许多吸血鬼文学的主角。德库拉也逐渐成了吸血鬼的代称。以这几部作品为开端,繁衍出了无数的吸血鬼书籍、电影和电视创作,吸血鬼与哥特文化开始密不可分。哥特(gothic)原指西欧日耳曼民族,到了18世纪,开始表示一种建筑、艺术、文化形式,“哥特复兴”将中古世纪的黑色阴暗故事挖掘出来,形成一种恐怖与神秘色彩的混合文体。而吸血鬼,逐渐成为哥特文学中的典型,甚至成为哥特文化的代表。吸血鬼与哥特文化一样,成为备受追捧的时尚。

现世吸血鬼情结任何事物一旦成为风尚为人追捧,就会有极端出现。吸血鬼这样特殊的“地下”文化,更加容易引来麻烦。

20世纪40年代,杀害了6个人(杀手声称是8个人)的连环杀人犯约翰海格(john e haigh)喝下每个受害者的血后,把尸体扔入硫酸池。2001年7月,德国臭名昭著的“撒旦教”的一对“吸血鬼”夫妇,为了饮血杀了他们的一位友人。2008年11月,俄罗斯奥伦堡州加提镇的一名30岁的男人,把一位女性朋友打晕后,切开她的胳膊吸取鲜血……

小说、电影、电视中的吸血鬼情节一次次在现实中上演,现实吸血鬼犯罪反过来又成为文学艺术创造的灵感来源,被写回作品中去。吸血鬼形象不断被丰满强化,吸血鬼似的哥特文化受到质疑与谴责。不管如何,吸血鬼的传说已延续千年,也许还将继续延续下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