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9.县城(1 / 7)

距离系统发布挑战赛的时间, 已经过去好几天了,孟秋还是没有头绪。

电子、机械等任一作品……

孟秋捧着下巴,认真思考, 什么样的作品才能尽可能地获得高分呢?

首先, 要在她的能力范围内;

其次,技术水平尽可能地高。

虽然系统没有明确要求, 但是根据它的评分条件, 大概也能推断出来,技术水平越高的作品,评分越高。

所以, 该做什么呢?

她坐在窗边, 看着外面,隔壁的何嫂子推出来一辆自行车, 叮铃叮铃经过。

自行车?

不行, 太简单了。

那天顺路搭乘的货车?

也不行,这个想法刚从脑子里闪过, 就被孟秋否定了。

货车的技术水平是够了,但且不说三十天内, 能不能做出来,就说最关键的发动机, 难道要她手搓吗?如果从外面买,那么这辆货车还算是她的作品吗?

她不确定系统还会不会给她第二次机会, 这次的挑战赛不容有失。

孟秋想了又想,突然灵光一闪。

有了!

她知道该做什么了, 收、音、机!

首先,它涉及的技术不算特别难,也没有那么敏感。这个年代, 有一些无线电爱好者也会自己组装收音机,相关的元器件完全可以买到。其次,前世高中的时候,她就拆过收音机,后来上大学,还参加过相关的兴趣小组。

选择做收音机,对她来说有基础。

好,就这个了!

孟秋记得在火车上时,王同志说过,他那台收音机很难买,花了一百七十多块钱。她只要一个最简单的,不必非是什么知名品牌,应该不会那么贵吧?

虽然上辈子拆过收音机,但这辈子没有,她得看看这个时代的收音机是什么样子的,才好照猫画虎。

所以,她要先买一台收音机。

孟秋是有钱的,不是季二哥给的,是孟家人给的。

或许是因为把彩礼都扣下了,心里过不去,临走之前,孟母偷偷给她塞了二十块钱,孟夏也塞了,她不是偷偷给,而是当着全家人的面,给了她五张大团结。

孟大嫂问她哪来那么多钱,她说她跟厂里预支了三个月的工资。

孟大嫂当时的脸色就不太好,但孟秋还是把钱收下了。

孟小弟见状,爬上他的上铺,从床板下掏出几毛钱,一股脑塞给了她。孟大哥孟大嫂的脸色更不好了,大概是面子上过不去,也掏了十几块钱。

拼拼凑凑,孟秋身上一共有八十三块三毛二,其实是一笔不少的钱了。

买一台收音机,一定行!她暗暗想。

“你要去县城?”

“嗯!”孟秋重重点头,“我想去逛逛……”

她不想骗季二哥,就模棱两可地说。

好在季二哥人好心善,没有多问,反而建议她:“后天去可以吗?后天县城周边有大集。每个月这天,炊事班的人都会去看看能不能从乡下收点东西,他们开车过去,驻地的嫂子们有想出去的,都会跟他们的车一起。”

驻地到县城足有二十多公里,早一天,只能靠自己双腿走,晚一天,可以蹭车,孟秋果断地选择后者。

“可以!”

一个月一次的大集,集上有许多农产品,还有一些乡下人自己做的盆盆罐罐、竹筐竹篮,东西不一定有供销社全,但好就好在不要票。

是以,每次驻地的嫂子们,有一个算一个,只要得空,都会去。她们往往还会以“我们人多,买得多”为由,让人家便宜些。总之,嫂子们过日子,绝对是精打细算。

季屿给孟秋塞钱票,说:“你看着买,要是不会讲价,没关系,可以跟着嫂子们一起。”

孟秋拍拍自己的口袋:“不用,我有钱!咱们搭伙过日子,不能总是你出钱,这次我来……要是碰到猪肉,我能多买点吗?上次你做的红烧肉,特别特别好吃!”

孟秋用了两个“特别”强调。

季屿笑了:“行。”

转头他就找上方大姐,托她多照看孟秋。

“她第一次出门,对这边不熟悉。”

方大姐取笑道:“放心吧,我们这么多人在,小孟丢不了!你这个操心劲,是养媳妇,还是养闺女呢?”

季屿摸了摸鼻子。

赶集当天,嫂子们或是提着篮子,或是背着竹篓,一早就做好了准备。

皮卡在驻地门口停下,炊事班的同志下车,打开车厢,熟练地吆喝:“嫂子们,要去县城赶集的,赶紧哈,车马上就走了!”

活脱脱一个客运司机。

皮卡前面除了驾驶座,就一个位置,一个嫂子眼疾手快抢到副驾驶,刚打开车门,一个老太太屁股一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