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行之有个优点, 就是往往情况越紧急、越尴尬,他越镇定。
他面不改色地收起苏烟的小裤,当着群臣的面, 不疾不徐地叠好, 叠得方正、叠得规矩,然后宝贝似地揣入他的怀中。
全程他面不红心不跳,仿若在做一件多么寻常的事、任何猥I琐、亵I渎的目光都是对他的不敬。
他的坦然倒让群臣们怀疑自己莫不是看花了眼?
毕竟大家只看了一眼, 那是皇上、是九五之尊、是真龙天子,没谁敢直视,就这么快红布,谁又能想到那玩意上去?
如此严肃的场合, 没谁关心这件事。
陆行之:“刚刚说到威州的旱情,工部尚书接着讲。”
说这句话之前, 陆行之已让曲公公去拦下苏烟, 将人请到凤仪宫暂先候着。
工部尚书提及威州的旱情十分棘手, 蝗虫过境, 密密麻麻的一片,遮天蔽日的,将威州的粮食啃得颗粒不收。
老百姓们家中尚有去岁余粮的,还能勉强度日;大多数老百姓已靠着吃树皮过活。
所谓两朝交替,动荡三年。
每每历史上有新的帝王出现,天下总会爆发各种各样的灾难,先前徐州的洪涝就是预警。
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总归要解决老百姓的生计问题。
百官们提出三个解决方案,
一是先让老百姓们有饭吃, 二是派专人领兵前去治理蝗灾, 三是辅助当地官员重建良田。
法子挺好, 陆行之也同意,就是国库没钱。
这得从已死的永康帝说起。
永康帝在位时,虽不喜挥霍,但也不擅存于,国库被陆行之折腾几回后,眼下并不丰裕,能拨出来的银两委实有限。
现实就这么残酷。
百官们有信心、有激I情干实事,请命前往威州的官员不在少数。
但朝廷没银子,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有本事的官员也得拿实实在在的银两和粮食办事。
那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兵部侍郎窦明勇站出来。
“启禀皇上,吾窦氏愿意献上银钱一百万两、粮食一万旦,以资助此次威州旱灾。”
此话一出,原本安静的百官们立即小声议论起来。
谁都知道,窦氏乃上京四大族之一,良田地契商铺生意多到数不胜数。
窦氏愿意在国之危机关头伸出援手,实再好不过。
然,一百万两不是个小数目,窦氏能短时间内凑齐么?
窦明勇,“实不相瞒,半月前,这些东西已然准备好。”
当时阿姐窦皇后幸蒙皇上陆行之仗义所救,未要窦家一分一毫。
窦家感动,私下变卖家产积累银两和粮食,想着若是陆行之谋大事,应需得着。
谁知陆行之早有谋划,竟不费一兵一卒拿下永康帝、击退来犯敌国。
这些钱财和银两就剩下来了。
窦明勇说完,百官们纷纷赞叹窦家好男儿,有义气肯为国出力,实乃国之栋梁。
陆行之却一直沉默着不吭声。
片刻后,陆行之问,“钦差大臣窦其峰何在?”
窦其峰上前,“臣在!”
前段时日,陆行之派窦其峰前往徐州救洪灾,窦其峰表现极好。
先前他本是正二品大司马,被永康帝劝其“告老还乡”后重得陆行之重用。
眼下窦其峰并无旁的官职,今日来宫中御花园,是为了汇报徐州的灾情重建情况。
陆行之看向窦其峰,“朕命你为大司马,官复原职。此次威州旱情,由你负责所有事宜。”
窦其峰受宠若惊,显然没料到新帝会这般重用自己,立即磕头谢恩,双眸染上湿意。
陆行之亲自将窦其峰扶起来。
能未雨绸缪、能在月前想到支持陆行之,窦氏两兄弟定然得了父亲窦其峰的授意。
这背后也少不了窦太后的推波助澜。
对于忠臣,该赏该奖;
窦氏一族不仅忠诚,各个都是有能力有手腕的猛将,值得重用。
陆行之当下交待威州旱情的注意事项,见晌午渐到,想着先用午膳,下午再议。
岂料礼部尚书站出来,询问陆行之该如何处置永康帝的妃嫔。
......如何处置?
自然是按照前朝惯例发配回娘家,莫非他还敢收入囊中?
礼部尚书得了答复,又道,“后宫现只有皇后娘娘一人,敢问皇上,可否需要充盈后宫?”
历来帝王后宫三千,一来为了绵延子嗣,二来会多娶朝中贵女,是一种拉拢朝中大臣的方式。
从前陆行之虽贵为皇亲,但顶着太傅大人这样的岳丈,加之夫人是“京城第一才女”,故而也没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