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武侠修真>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 第12章 洛阳诗会(二)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 洛阳诗会(二)(1 / 2)

就在刘寒思考的时候,一个仆人来到刘寒身边,行礼道:“侯爷,几位大人想请您过去。”

刘寒回过头看到不远处凉亭,又看了看不远处几位,对着身边孙乾说道:“公佑,我去去就回,你先在这等会儿。”

放下手中酒樽,刘寒在仆人的带领下,走进凉亭。

“小子刘寒,拜见蔡师!”

随后看向旁边几位,虽然可以确定是大儒,但是不认得。

蔡邕主动开口解围道:“贤侄,老夫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卢植卢子干,旁边那位是马日磾马叔翁,对面这位是杨彪杨文先。”

“小子拜见诸位老师!”

刘寒在蔡邕的介绍下,对各位大儒一一见礼。

其他几位与刘寒并不熟络,不知该如何开口和还礼。

若说是见郑玄弟子,那么倒不必如此纠结,可对方是天子亲弟,中水县侯,代表天家,若是不还礼,真追究起来,是大不敬。

刘寒看到诸位大儒面色纠结,主动开口道:“诸位皆当世大儒,今日洛阳文会,小子自不会以汉室宗亲出席,今日小子只是一学生,拜见诸位先生。”

这句话令在座的其他几位大儒都面露喜色。

“那老夫今日便托大一回,叫你一声贤侄。”

“卢师自是当得。”

虽说范阳卢氏之后成为尾大不掉的世家,但现在的范阳卢氏在中枢远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并且卢植可以说是一位忠实的保皇党。

恭谦有礼,君子之风。

这是几位大儒对刘寒的

“贤侄上月作得一首好诗,令老夫也赞叹不绝。”

“不错,老夫也有所耳闻,‘人无千日好,无百日红’,发人深省呐。”

“杨师谬赞了,小子当时只是有感而发,当不得诸位老师如此夸赞。”

“康成兄真是收了个好学生”

“弟子不敢,是老师教的好。”

几位大儒甚是满意,想请刘寒坐到他们左下首位,但被刘寒婉言谢绝了。

毕竟,今日刘寒不想出风头。

诗会进行到一半,蔡邕手抚长髯,轻声笑道:“今日文会,不知哪位后生愿意来一首杰作,助助酒兴?”

这是大儒对在座学子的一场考验,更是一次晋升名望的机会。

若是想博取名望,走入仕途,这就是一条捷径。

但是,风险也很大,一不小心便会成为别人的背景板。

虽说文无

“学生先来一首抛砖引玉,诸位老师鉴赏一二。”

“哦?是阮瑀呀。”

阮瑀(生于165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人(陈留阮氏),建安七子之一。

阮瑀此时拜蔡邕为师,因得名师指点,文章写得十分精炼,闻名于当时。

蔡邕也很喜欢这一位学生。

“我行自凛秋,季冬乃来归。

置酒高堂上,友朋集光辉。

念当复离别,涉路险且夷。

思虑益惆怅,泪下沾裳衣。”

一盏茶的功夫,阮瑀便即兴将这首诗作出来,园中的人也都安静下来,细细品尝。

刘寒心中暗道:“思乡诗,有点意思。”

久居异地,回乡与故友相聚的欢乐及再离别时的悲苦。以极简短的篇幅,以极精炼的文字,表现故友因久别相聚与复将离别而产生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在场的大儒也都听出弦外之音,自是一片喝彩。

“好诗!”

阮瑀的诗开了个好头,其他人自是战意十足。

“元瑜兄既然开得好彩头,我也来一首!”

说话者正是陈琳陈孔璋!

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广陵陈氏)。同样也是“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

在刘寒眼中,陈琳这个书生还是有一定本事的。

且不谈其力谏何进不能召集地方豪强,引兵来京城咸阳,以此恫吓、劫持太后,就说《为袁绍檄豫州文》,曹操当时正苦于头风,病发在床,因卧读陈琳檄文,竟惊出一身冷汗,翕然而起,头风顿愈。

东汉历史上少有的喷子。

“春天润九野,卉木涣油油。

红华纷晔晔,发秀曜中衢。”

陈琳一口气说完,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又是一首好诗!”

“红华纷晔晔,发秀曜中衢。好诗句,此情此景,当浮一大白!”

陈琳十分得意,他与阮瑀虽是挚友,但身为文人,自有其傲骨,阮瑀拱手一礼,表示自己不如陈琳,陈琳也急忙还礼,回到位置上。

而在蔡邕等四位大儒眼中,无论是阮瑀还是陈琳,日后必成大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