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历史军事>新汉!> 第101章 东汉末年的公务员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1章 东汉末年的公务员(1 / 2)

新的官职任命,消息很快传播开来。

再加上有田婉儿大美女宣布,人气更是高涨。

几乎大半个洛阳城的男男女女都来观看。

搞到最后,看到这么多人,田婉儿自己都心虚了。

在告示处不远的一个茶楼里,李君浩和苏武先生出现在了茶楼二楼,正好可以看到告示处的情况。

田豫原本还在听着告示内容,因为田婉儿存在,他不敢直接看过去。

这时代的读书人,对礼节还是非常看重的。

他一边听着,眼睛一边在无目的地乱扫。

不经意间就看到了茶楼里的李君浩和苏武先生。

于是,便抬腿向茶楼跑去,也顾不得读书的仪容。

实际上,这里人太多,他被挤得帽子都歪了。

再加上天热,很多人一身的汗,酸臭味刺鼻。

苏武先生问道:“主公,您对政委一职的见解,让人赞叹啊!

古往今来,无数人杰选错道路,就是因为思想不坚定。

像那韩信、龙且,要是没有那么多想法,也不会死了。”

“思想决定行动,要做大事,大家的思想必须统一。

有个典故不是很流行吗,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掰不断。

团结的含义,其中一条就是思想。

政委这个职务,正好弥补了目前官职体系的缺失。”

李君浩笑着说道,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前世五千年的文化底蕴熏陶,他对这个问题非常自信。

就在这时,田豫跑了进来。

“主公,政委到底是啥职位?应该怎么做啊?”

对于新的职位,以前从没有出现过,他心里有些小忐忑。

“主要抓思想,和我们选择走的政策一致。

当前主要是反贪、务农、狠抓劳作。”

“主公,指派人开会,是说我有很多手下吗?”田豫一脸兴奋道。

他虽然很聪明,但说到底,现在不过是13岁的孩子。

想到自己会有手下,心里顿时激动起来,脸上也出现了许久没有过的天真表情。

“当然。思想工作,不仅仅涉及各县官员,还有部队、屯兵、城防。

你自己一个人就是累死了也干不完啊!”

李君浩是有盘算的,政委一职新出,大家都没有经验。

选择田豫,一方面他年轻,学习能力强,脑子反应快;

另一方面,他可以胜任很久。

草创的班子,这都是一线经验。

政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从头培养选对人很重要。

“您会给我分配人吗?是从各县官员中挑选吗?”

李君浩摇了摇头:“不是,具体选人交给你。

我给你的建议是从英才学院挑选。

现在的官员思想都老化了,在一职想一事,对新的东西反应没有那么灵敏。

英才学院很多都还是像你一样的年轻人,正拥有学习的激情。

我们灌输给他们的思想,他们要是认同了,不会缺少积极性。”

李君浩想起了前世的五四运动,那也是近代文明的标志。

学生运动,在全世界都不少见。

学生们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又不缺少学习能力,正是改革的中坚力量。

苏武先生听到这一愣:“主公,您要另开当官渠道吗?”

李君浩这才反应过来,这些没有官职的学生,一旦被选中,就意味着他们进入了朝廷官职系统。

换言之,成为了公务员。

东汉实行的是察举制,没有关系的人根本没有出路。

大家都不傻,很多人都注意到贫富差距,富人容易做官,穷人难以出头。

于是很多人为穷人抱不平,想出了穷人出仕的点子。

举孝廉,看重孝;察举制,看重名。

于是这时代很多人为了名声,想尽了办法。

什么“月旦评”、事母至孝……

富人穷人都可以参与,只是相比于有钱人,穷人的机会要小很多。

但不是没有机会。

而没机会的是哪些没有关系的人,名声传播是对中上层而言,底层传播作用不大,朝廷不知道自然不会任命。

李君浩用学生选择的方式,也算是给那些没有关系仍想进步的人,开了一闪窗户。

尤其是这些人出自英才学院,变相的增加了英才学院在众人心中的地位。

以后英才学院替代太学,成为大汉名气最大的学府,指日可待。

另一边田婉儿继续读告示。

“李义大人任命尉迟暴熊为骑兵都尉,郁四为步兵都尉,苦连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