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女生耽美>大明妃嫔之万贞儿> 第4章 力挽狂澜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力挽狂澜(1 / 1)

大明正统十四年农历八月十九日。这是被记录进历史史册的一天。也是辉煌不朽的一天。

于谦大人总领着京都守卫战的军事部署事宜。

考虑到京城如今无兵可用的局面,和面对着即将要到来的瓦剌大军,以及京都城内低迷的士气。

于是以于谦大人为首的大臣们下发了以下军令。

第一道军令:

“集结北京、南京两京备操军,河南备操军。”

“南京备倭军,山东备倭军。”

“江北所有运粮军。另外宁阳侯所部浙军。”

以上约十余万人部队接到命令后,立刻出发,按时赶到京城布防。如有违抗,军令立斩!”

第二道军令:“在职或者休假的将军、总兵、守备、校尉,从即日起通通回到自己原来所在职的岗位。”

另一方面考虑到京都粮食有限,十余万人部队进京无法满足供给。而往周边城市调粮又需要军队。

大战在即,在军力不足的情况下,最忌分兵。

若运粮途中如遇突袭,粮草和运粮军队受损,战前已然失利。

于是于谦大人下了第三道军令:

“通州距离京都最近,粮仓满仓。所有受召军队由通州入京,士兵各取粮食,运至京城。”

这三道军令可谓是绝妙载。一下子就解决了眼前无兵无粮的困境。

殿内众臣纷纷表示佩服。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郕王殿下也对眼前这个微不起眼的兵部侍郎刮目相看。

军令当天立即下发,大明朝开始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面对强敌的全国总动员。

这是一次考验团结力,考验行动力,考验决策力,考验执行力的,一次与时间的赛跑。

没几日这个决策很快就在后宫中传了开来。

大家纷纷对这个临危不惧,敢于扛起重任。有奇思妙想,用兵出奇的文官于大人,赞叹连连。

大家原本慌乱恐惧的心情得到了稍许的安稳与平静。

孙太后听闻后也是内心钦佩,激动不已:“天佑我大明也。”

贞儿道:“太后尽可安心。我大明朝地大物博人才辈出。兵士们也均对大明怀有崇敬之心。”

因为身体抱恙,孙太后这几日并未上朝。而是在寝宫里休息。朝堂上的事情均由殿前太监金公公传达过来。

贞儿顿了顿,见孙太后内心愉悦,接着说:

“今日朝堂之上除了商议京都守卫备战的事情外。诸位大臣们还提出了一个提议。金公公不敢跟您说,叫我代为传达。”

“是什么?”孙太后突然意识到什么,紧张的问道。

“大臣们说皇帝陛下被俘于敌营,生死不可控。而今国家危难,兵将士气不足。”

“故应另立新君。新发政令,稳定军心民心!”

“他们想立谁?”孙太后显然有点生气了。

她才两日未上朝,朝中事情发展竟然到不受她控制了。

“是郕王殿下。”

“皇帝有子。皇子朱见深可代父为新君。”孙太后急切的说道。

&34;哀家亦可效仿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另选得力辅政大臣辅佐。过些时日待皇帝归来,再交还皇位与父皇。”

“朝中部分大臣是这样提议的。可是”

“可是什么?”孙太后此时整个已经黑着脸。

“可是以于谦大人为首的大臣们,觉得皇子才两岁,年龄太小,不可堪重任。”

“何况国家危难之时,宜选有才能有威望行事稳重的君主,才能让军士们信任。让百姓们安心。”

“好个于谦。”孙太后咬牙切齿的说道。

郕王朱祁钰是皇帝的弟弟,为吴贤妃所生。吴贤妃年轻时犯错被先王赶到宫外居住。郕王一直在宫外长大。待到先皇病重,太皇太后下旨宽恕,吴贤妃才得以携朱祁钰回宫,封为郕王。

郕王性格纯良正直,谦虚有礼。虽然入宫的晚,但是入宫后,与皇帝一见如故,皇帝也颇为信任这个弟弟。亲征出征之前,放心的把监国重任交付与他。

虽然孙太后与郕王生母吴贤妃不和。但是郕王对待孙太后这个嫡母还是毕恭毕敬,慈孝有加。

“今日禀报的事情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孙太后挥了挥手。示意贞儿退下。

随即孙太后托着腮,似乎在思考什么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