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章 见解(1 / 2)

这句话仿佛在宁静的殿堂内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一圈圈微妙的涟漪,也让皇上的面色笼上了一层淡淡的阴霾,那平日里威严沉稳的眼眸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

“父皇,儿臣深知此言或许会使您心中略感不悦,但请父皇明鉴,切莫让表面的安宁迷惑了我们的心智。我们肩负的,是让万千子民得以安享太平、乐业兴邦之重任,而非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浮华之中。”

萧云卿的话语中蕴含着坚定不移的决心,每一个字都似是敲击在人的心弦上,令人动容。

皇上沉默片刻,眼神逐渐变得深邃,显然对萧云卿的话颇有所思。

随后,他再度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探究:“那么依你之见,朕应如何深入民间,亲身体验百姓的真实生活?”

萧云卿微微欠身,眼中闪烁着诚挚与果敢:“父皇,请随儿臣移步至侧殿,且允许儿臣提议,适当减少随行侍卫的数量,以便我们更为真切地接触到民间疾苦。”

此言一出,如同平静湖面突起惊澜,四周官员们的神色顿时变得各异,有的震惊,有的惶恐。

其中一位官员急匆匆地迈出步伐,语气中满是忧虑与劝诫:“皇上,此举万万使不得!您的龙体安全重于泰山,九公主此议若非缺乏深思熟虑,便是别有用心,望皇上三思!”

另一人紧随其后,语带恳求:“诚哉斯言,皇上,九公主年少,或有考虑不周之处。陛下乃社稷之栋梁,万不可将自身置于险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陛下的安危,牵动着整个国家的命运,亦是吾等臣子家族存亡之所系。”

众臣的担忧并非全无道理,皇上万一有任何闪失,他们面临的将是诛连九族的严厉惩罚。但更深层次的,他们恐惧的,是皇上亲眼目睹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亲自揭开某些官员粉饰太平背后的不作为与冷漠,那将是对他们既得利益与权势地位的巨大威胁。

“我所建议的,仅仅是撤去周遭的一部分守卫,并非要您完全身处无护之境,毕竟,陛下您威严赫赫,队伍盛大如此,行进间犹如龙腾虎跃,那份震撼之气,恐怕会让那些平民百姓们闻风而逃,哪里还敢留下真容供您亲眼所见呢?”

萧云卿的眼神深邃,话中暗含机锋,意在提醒皇帝,当前眼前所展现的平静与和谐,极有可能是精心布置的假象,百姓在如此阵仗前未散,实属异常。

“嗯,既然朕此行的初衷,便是为了亲身感受民间疾苦,若仅停留在表象,未能触及百姓生活的实质,那这趟出行,岂非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皇帝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沉思,目光穿越眼前的虚华,仿佛在寻找着什么更为真实的存在。他的决定,让周围的臣子们纷纷低头,不再言语劝阻,理解到皇帝的决心已下。

于是,萧云卿紧随皇帝的步伐,两人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迹的小径,悄然离去。

踏上这条偏僻小路,尘世的喧嚣似乎被抛诸脑后,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静谧而又沉重的气息。

行至半途,眼前的景象令两人心头一紧。

这边缘之地,聚集着众多流离失所的灾民,他们的衣衫褴褛,几乎无法遮挡瘦弱的身体,饥饿使许多人无力地瘫软在地上,连一个能够避风躲雨、安心睡眠的角落都成了奢望。

更甚者,皮包骨头,眼窝深陷,生命的火焰在他们眼中摇曳欲熄。

有几个孩童,脏兮兮的小手捧着破碗,跪在尘土之中,无助的眼神里满是对食物的渴望,口中呢喃着乞求,声音细若游丝,却直击人心。

“父皇,目睹此景,您心中可还存有分毫对他们‘生活富足’的坚信?”

萧云卿的声音微微颤抖,话中带着无法掩饰的痛心。

皇帝闻言,脸色凝重,心头涌上一股难以名状的酸楚,他轻轻摇头,没有言语,但那细微的动作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与自责。

这一刻,真实的民间之苦,如同一记重锤,敲击在他帝王的心上。

“是朕疏忽了。”皇上低沉的声音中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责,目光透过雕龙画栋的窗棂,望向远处模糊的天际。

萧云卿敏锐地捕捉到了皇上情绪的细微变化,连忙上前一步,温言慰藉:“这并非陛下之过,天灾无情,乃是上苍无常。但若有人胆敢借天灾之名,掩藏实情,误导圣听,那便是人心叵测之人祸。”

他的语气坚定,言语间透露出对皇上的深切理解与支持。

皇上闻言,眼神一凝,显然心中已有明悟。

那些平日里道貌岸然的官员,为了一己之私,保住头顶的乌纱帽,甚至渴望更进一步的权势,竟至于编织谎言,对受灾黎民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这实乃人伦惨剧。

“传旨下去,令所有官员立即开仓放粮,救济灾民!”皇上声音陡然提高,透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然而,正当太监欲领命而去时,萧云卿轻轻抬手,制止了他的动作。

皇上投来疑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