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武侠修真>庆团圆> 第38章 面不改色的女知青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章 面不改色的女知青(1 / 2)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在人烟稀少的“北大荒”,自然生态已经到达了巅峰。

这里不仅野兽出没,就连水里也密密麻麻的挤满了鱼。

住在这里的人,在河边洗衣服,用水瓢随便舀上来一瓢水,里面都会有鱼。

到冬天,被冻傻冻僵的野狍子就更多。

吃野味儿是家常便饭,但是这种野味却不能成为全国人民的粮食。

为了开垦这片黑土地,早在1947年,中共东北局就提出了在北大荒开办国营农场的举措,新中国成立后,揭开了以全国之力开展对“北大荒”有组织、有计划、全面深入开发的序幕。在抗美援朝结束后,尤其是1954年后北大荒开发进入高潮。时任铁道兵司令的王震上将因有延安时期南泥湾开荒的经历,被任命为国家农垦部部长,他两次亲临虎林、密山荒原中考察,并在1955年组织铁道兵退转军人开垦荒原,建立了第一个军垦农场,即八五零农场。在他的建议和主导下下,铁道兵先后有9个师的复转官兵铸剑为犁,落户虎林、密山、饶河几个县,先后开发兴建了数十个农场和分厂。

至1958年,共有10万不同军兵种的复转军人投入到开发北大荒的洪流当中。

1968年在黑龙江农垦总局的基础上成立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原有农场的基础上组建了6个师,相应成立团、营、连编制,从各部队抽调现役军人数千人担任各级领导,与此同时陆续有54万大城市的知识青年响应号召来到北大荒,成为了光荣的兵团战士。兵团的成立即为戍边,以应对日渐紧张的中苏关系,也为屯田,继续完成开发北大荒的重任。

在这片广袤而物资丰饶的黑土地上,种植出足够全国人民食用的粮食,这是黑龙江省建设兵团的心愿。

更何况,过多的野兽已经出现了伤人的状况,蚊虫等种类繁多的昆虫和寄生虫也污染了水源。

最初,李秀冰来到“北大荒”的时候,喝的水里全是虫卵,拉肚子得肠胃炎是家常便饭。

就算是把水煮沸,也会出现这种状况。

晚上的时候,村口必须有人守夜,即便这样,也偶尔有路过的野狼和猛虎,前去开垦荒地的知青们,谁也不敢落单,经常有知青被黑熊和野狼所伤。

所以生产队也组织了民兵团,民兵的手里会有猎枪,为的就是在关键的时刻救命。

这里的蚊子也多,而且个头又大,有时候路过一个草甸,会激起一片黑压压的蚊子。

叮在身上又痒又痛,甚至会肿起巴掌大小的红包,好几天都褪下去。

体质差一点的人,还会因此而发烧。

可即便是这样艰苦的条件,来自五湖四海的知青们,也决定用这双手一点点的开垦这片肥沃的土地。

李秀冰也有这样坚定的想法,两年多以来,他和知青们,白天扛着锄头开垦荒地,晚上就睡在寒冷的平房里。

最冷的时候,裹着两层军大衣盖棉被也会冻得瑟瑟发抖。

外面滴水成冰,下雪的时候,雪最深的地方几乎可以及腰。

大家伙通常都要在雪停之后立刻出门扫雪,不然恐怕连门都出不去。

这天又是一场大雪过后,知青们又分成几队,有的出去扫雪,有的出去砍柴,宿舍就留几个女知青做饭。

李秀冰现在是三班的班长,向来踏实的他,有最苦最累的活,都是冲在最前面。

这一次也不例外,他和四个班的班长带着几个体力好的男知青清雪,清了足足一天,傍晚时分才回到宿舍。

天气寒冷,可是热火朝天扫雪的大家伙都出了一身的热汗。

年轻人凑在一起,说说笑笑,更加热闹。

更何况他们今天扫雪的时候,还收获了两只冻僵的野鸡和三只冻死的野兔。

“今天晚上又可以改善伙食了!”李秀冰乐呵呵的把野兔交给了正在准备晚饭的许芳。

许芳微笑着接了过来。

“我的天呀行呀,李秀冰,你们收获不小呀!”同样负责做饭的周玲看到,立刻惊叹出声。

虽然劳动很苦,但是北大荒这片丰饶的土地却给予了这些知青们丰富的自然资源,起码在吃的这方面,大家伙偶尔还是可以开开荤的。

“我的天,许芳,你这也太厉害了吧?!”

还不带李秀冰回答,周玲又发出了惊叹。

这一次是对许芳发出的。

下乡的女知青们大多都胆小,但是许芳不一样。

她可以面不改色的给野兔褪毛放血,在杀起鸡来也是手起刀落,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许芳这一点,就连很多男知青都自叹不如。

甚至有些男知青私下里议论,许芳同志虽然长的好看,看起来又柔柔弱弱的,但是杀起野味儿来,连眼睛都不眨,看上去也有点吓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