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微微一笑,开口道:“你啊!学着点吧!”
“他来了五十万,你真就和你的兵说五十万?”
王晴愣了一下,随后脑袋一转道:“那?啊!我明白了!为了鼓舞士气对吧?”
李牧点了点头道:“算是吧,总之告诉你爹,你爹知道怎么做。”
二十万和五十万,在战场上,对于一名前排士兵而言,视觉效果是一样的,但心理负担可完全不同!
反观己方这边也是一样,王将带来了十万人,但他会和自己手底下的兵说咱们只有十万人吗?
自然不会。
反正手底下的兵也不可能挨个去数一遍,再说大营里的兵又不是木头,只会站在原地不动,大家走来走去的,你也数不清到底有多少。
即便是前线侦查敌情的斥候,也根本没办法做到完全准确地分析敌军数量,通常都会产生极大的误差。
就比方说三国时期,曹操号称百万大军,但实际上上战场打仗的,怕是连十万都没有,剩下那九十万都是用来吓唬敌人,给敌人造成心理负担的。
毕竟真打起来,前线的士兵不可能看得那么清楚,在前线士兵眼里,敌人就是百万大军!
打输了,无可厚非,毕竟敌众我寡。而打赢了,那大家的士气还会更上一层!毕竟咱把对面百万大军都打败了,士气怎么可能不高涨呢?
相对的,王将带来十万人,也只是李牧所听到的数字,而底层士兵听到的,多半是另一个数字。
可能是二十万,也可能是三十万,估计把后方运输粮草的辎重加起来也没这么多。
至于李牧部署在东都的守军也是一样,李牧这种高层们自然清楚东都城内的守军其实不足一万,但士兵们所听到的数字,则是整整十万!
公布给大众的战报,和真实的战报就不可能完全一致!
包括一场战争下来的伤亡情况,官方公布的和实际的,也肯定完全不同。
毕竟,兵者诡道也!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将领不仅要会骗敌人,更要学会骗自己人!
当然,对自己人而言,这怎么能叫骗呢?这分明是为了提升士气而说出的善意的谎言啊!
果不其然,当王晴来到城外的安北军大营中,按照李牧交代地将情况告知了王将后,王将脸色有些难看道:“李牧说夏侯明有二十万人,那他至少有五十万……”
“哎!情况不容乐观啊!”
王晴闻言,连忙开口道:“那咱们这边……对外宣称有多少人?”
王将叹了口气,道:“当时我没想到夏侯明能弄出这么多人来,我宣称的是二十万,即安北军全军出动。”
王晴闻言,深吸一口气道:“但是安西军不也快到了吗?现在安西军站在谁一方,还不能确定呢。”
“若安西军站在李大人一边,那你们二人合兵后也有三十万了吧?”
王将点了点头:“这是最乐观的看法,可一旦安西军是夏侯明那边的……”
听到这,王晴也是倒吸一口凉气。
不过更加让王晴感到无奈的是,曾经威震天下的大夏王朝,如今却连一场内战都处理不好。
朝廷连调兵的能力都没有,放眼整个大夏,百万边军,四路藩镇,最后来勤王的却只有自己老爹一个,还只有十万人!
这是不是可以证明,大夏女帝对边军的控制能力,也仅限于这十万人呢?
怪不得李牧拼了老命也要搞军改,确实该改一改了。
四路藩镇,女帝居然只能调得动其中一路!剩下一路正在造反的路上,一路到现在都不知道到底是站在哪一边的,一路甚至至今都按兵不动,等待天下大乱之时,大家杀个你死我活的时候,在突然跳出来摘桃子。
大家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四路藩镇都把手底下的边军当成了自己的私军。
这特么和军阀割据有什么区别?
想到这,王晴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而此时此刻……
腾关……
距离东都四百五里处。
安西节度使高元武坐在大帐中,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信件若有所思。
这些信件,分别来自两个人。
一个,是大夏国师李牧送来的,另一个,则为安东节度使,也就是现在的辽国公夏侯明送来的。
显然,这俩人都在拉拢自己,不过至今为止,高元武都从未看过这两人的信件。
而就在这时,一名侍卫走了进来,拱手拜道:“大人,安东节度使又差人送来一封信。”
高元武摆了摆手,示意其退下。
这名侍卫双手将信件放在桌子上后,便连忙退出了大帐。
而高元武则拿起一旁的蜡烛,将满桌子的信件全部推入了一旁的铁盆中,然后一把火,将信件烧了个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