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河西故土,耗费了大量国资,圣人下旨,命各藩地加税纳贡,以解朝廷之困。
大周有三大藩王,雄踞北方的宣宸王,也就是宸妃的母家,西北秦王,江南平阳王。
圣旨下达后,宣宸王和平阳王两大藩王都遵旨纳了朝贡,只有西北的秦王,一拖再拖,迟迟不肯纳贡。
早有传言,西北毗邻蛮族,秦王与蛮族一直暗中往来,似有野心。
早朝时候,圣人派去西北藩地的使臣上奏:“陛下,微臣奉命面见秦王,劝他纳贡以解朝廷之需,秦王回复,说是西北这几年连年闹灾,拿不出钱粮纳贡,还说,请陛下恕罪。”
这就是抗旨的意思了。
圣人闻言,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只问江丞相:“以丞相之见,这秦王到底是何意?”
江丞相乃端妃的父亲,闻言出列道:“西北闹灾不假,可灾情与南边的水患比起来,根本不值得一提,其余两位藩王尚且能遵旨纳贡,秦王却以天灾为由抗旨,微臣以为,秦王必怀野心。”
江丞相话音刚落,兵部尚书张廷敬反驳道:“秦王一向忠心,从前从未有过忤逆之举,不过是没有纳贡,况且已经说明理由,臣以为,江丞相有诬陷忠良之嫌,还请陛下明鉴。”
兵部尚书府张家是宸妃母亲的娘家,而宣宸王和秦王的藩地相临,两大藩王又带着姻亲,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朝堂上有人攻击秦王,作为宣宸王的大舅哥,自然要向着两大藩王说话。
宸妃得宠,一心想将女儿端妃扶上皇后宝座的江丞相是容不得宣宸王的,铁了心要利用此事,搬倒两大藩王。
江丞相闻言反唇相讥:“张尚书说老臣陷害忠良,那么老臣且问你,那秦王雄踞西北一十二郡,又与宣宸王关系密切,若是他真有反心,岂不危矣。”
说着,对着圣人叩首:“陛下,兹事体大,为防微杜渐,还请陛下先发制人,发兵西北,一举歼灭反贼。”
圣人闻言,依旧没什么反应,目光却落在一直保持沉默的陆戟身上,开口问道:“陆爱卿,你怎么看?”
陆戟出列,以武将的礼仪双手抱拳,中气十足,对着圣人回道:“若是秦王真有反心,那自然该诛,但若是没有,贸然出兵,岂不是寒了忠良之心,是非曲折,微臣刚刚归京,无法断定,故而不敢妄言。”
说了,但跟没说一样。
不想站队,坐山观虎斗。
圣人从前是个最不受宠的庶出子,踏着兄弟们的尸骨爬上皇位,心机诡谲,智谋过人。
他看了眼陆戟,嘴角露出一点冷笑:“正因为陆爱卿刚刚归京,所以涉世不深,倒是个清白人,这事,朕就交给你了,朕命你一个月内查明真相,并拿出对策。”
老江湖,看出了陆戟不想蹚这浑水,却非要拉他下水。
陆戟也没推辞,领旨遵命。
下了朝,刚出了金銮大殿,张尚书便拉住了陆戟的衣袖:“陆提督,秦王自从前朝便归顺了我大周,这么些年,一直安分守己,如今那老藩王都垂垂老矣了,还能生出什么反心,此事,不过是江丞相那老狐狸为了扶持女儿登上后位,处心积虑的陷害而已,陆兄,我知你最是个中正之人,此事陛下交付给你,就是想让你为秦王伸冤啊。”
说着,手上扯着陆戟的力度加大:“陆兄,你千万莫要被江丞相给蒙蔽了。”
陆戟拿开他紧拽着衣袖的手,笑着回道:“秦王到底是否冤屈,并非陆某说得算,陆某只是奉命彻查,若是查出他冤屈,那定然要为其平冤,若不是冤枉的,那圣人也必定不能放过秦王,张尚书在这里耗着陆某也没用,您若是笃定了亲王清白,不如拿出证据,那陆某自然没话说,如实的回禀就是了。”
张尚书醍醐灌顶,对着陆戟拱手道:“张某明白了,多谢陆兄指教。”
遂喜滋滋的走了。
没走出几步,陆戟又被江丞相拦住,小老头布满皱纹的老脸凑近了陆戟,阴恻恻问道:“方才张尚书与陆大人说了什么?”
陆戟笑了,打趣似的:“如今锦衣卫的差事是被江丞相给取代了吗?连朝臣们说什么话,您都要管?”
“陆大人说笑了。”小老头个头将将极陆戟肩膀,靠近了陆戟,伸手拉住陆戟的衣袖:“陆大人到底年轻,又刚刚归京,老夫是怕你被张廷敬那小狐狸给骗了。”
陆戟不动声色的拿开他的手,心里腹诽,如今朝中这些官吏都是什么毛病,说话就要牵人家的袖子。
“方才张尚书跟陆某说亲王是冤枉的,还说,他会找出证据,还亲王清白。”陆戟道。
“证据?”江丞相微微一笑,捋着胡须,道:“他张廷敬有藩王清白的证据,难道老夫就没有这些肖小谋逆的证据不成?”
从皇城出来,陆戟回衙门里处理事务,待回到府中,已是乌金西陲。
走在回青松苑的青石板路上,远远的,瞧见两个熟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