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宗时代。
朱棣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比侄子弱,已经开始派郑和下西洋,宣扬大明国威,开始修撰永乐大典,也正准备计划征讨漠北。
就像天幕上正在进行的战争一样。
像汉武帝那般。
长驱直入,寻找敌人主力,大破之。
这样,他就能解决这些边患,让自己的子孙享有一个太平的大明帝国。
战马铁蹄铿锵有力,意气风发地朝漠北开去。
和汉武帝不同的是,朱棣是亲自上阵,上马砍杀敌人。
和那卫青、霍去病有何不同?
他霍去病能封狼居胥,我朱棣为何不行?
“这一次,朕定要把鞑靼赶回漠北!”
朱棣和年轻时候一样,每次都是亲自带头冲锋,仿佛他并不是大明皇帝,而是一员猛将。
攻入南京后,朱棣常年打仗,导致自己压根不住南京。
为了能更好调集军队,守护边疆,保护大明土地,拱卫京师,朱棣计划把国都迁往北平。
这样一来,只要朱棣坐镇北方,大明皇帝坐镇北方,哪个胡人胆敢南下牧马?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朱棣要用行动证明!
大明的王者之师,再次在朱棣的指挥下,冲锋漠北。
朱棣望着金光闪闪的天幕,霍去病的大军也正疾驰漠北,这个大明皇帝微微一笑:“爹,我不比谁差!”
「卫青一路的战况已经结束,因为没能活捉匈奴老大单于,卫青最后没有获得大的封赏,而因为在漠北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霍去病,得到巨大赏赐和地位,超越卫青,此后卫青的地位一落千丈。」
「到底是什么样的战争,能让一个年仅二十二岁的少年名满天下,甚至皇帝还为他隐瞒杀人的暴行?」
「从代郡出发的霍去病,一路狂奔,奔袭两千公里,翻越离侯山,渡过弓闾河,直到找到匈奴左贤王,才停止进军。」
「刚刚长途奔袭的霍去病又马上投入战场,和匈奴人交战,竟不落下风,杀得匈奴闻风丧胆,四散而逃。」
「还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把匈奴人的整个完整建制一锅揣。」
「但霍去病没有停下脚步,继续追击,一直追到狼居胥山,匈奴人还是不敢停下,一直跑一直跑,直到看不见霍去病为止。」
「他们跑到了哪呢?」
「跑欧洲去了。」
「匈奴远遁,霍去病也不追了,因为离汉朝土地实在太远了,他的兵锋甚至到达了贝加尔湖,此战追击斩首七万余人,自身损失十分之二,堪称完胜。」
「匈奴人根本不敢和霍去病正面对拼,和卫青甚至还能过两招,面对霍去病只有兵败如山倒。」
「霍去病站在狼居胥山的山顶,感到无比的畅快,火辣的黄沙从他的身边呼啸而过,漠北已经臣服于他的脚下,他是战神,他是千古第一的战神!」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从今往后,一定还会有人站在这里,遥望长安的身影,一定还会有人,登上这个武将至高荣誉的终点,但是,霍去病只有一个,少年的霍去病永远站在这里,他的目光穿透千年,射在无数英雄豪杰身上,激励着无数故国士兵!」
「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祭天封礼。」
「随后又在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带领士兵得胜返朝。」
「从今往后,最强战绩,铭刻于狼居胥山!」
大汉·武帝时代。
汉武帝刘彻忍不住拍手赞扬霍去病,汉朝百姓同样高举双手,膜拜天幕中的那个少年英雄。
此时的霍去病,正和卫青准备返回长安,看见天幕涌现着他们的战绩,无不意气风发。
士兵一路高歌猛进,青春洋溢。
如果,时间能定格在这个时候,少年的笑脸,就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
什么膝下美人,觥筹交错,比起这一刻的激情澎湃都显得矮小。
汉武帝十分满意,他信任这个少年,这个少年给大汉帝国带来了不知道多久的安宁。
匈奴边患解决,后来者们,一定会因此享福的。
“朕的名字,也一定会铭刻于史家笔下!”
刘彻记得,他的大臣里有一个喜欢写史的太史公不知道最后他能写出个什么样的东西来。
大唐·宪宗时代。
面对跋扈的藩镇,李纯用强硬的手段将其压服,但是依旧不能彻底解决藩镇问题。
天幕上的霍去病,那种意气风发之姿,让长安皇宫里的李纯多少次潸然泪下。
和藩镇的战争,让他精疲力尽,疲惫满身,如果还能出现一位霍去病一样的少年英雄,他何愁藩镇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