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友日报??谁让你看的这个报纸,我不是说过不许你看这种报纸吗!”丁世贤非常生气,对待自己唯一的闺女,一直教养得格外用心。
教养她成为读书识字,成为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良友日报虽然也都是含讽带贬的艳情小说,但到底也是艳情小说啊,其中的桥段描写,根本不适合像丁秀曼这样小姑娘看。
哪怕丁秀曼已经十五了,已经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年龄,但在丁世贤看来,自己闺女依旧是个小姑娘。
丁秀曼狡黠地笑了笑:“爹,这你可就冤枉死我了,这可是我们方老师要求看的。”
丁世贤面色诧异:“你说什么?是你们方先生?”
丁世贤是知道方停归的,方停归的早年家境殷实,祖父还是封建王朝的大官,后来封建王朝统治结束,到如今也只有八年时间。
封建王朝被推翻后,方家一家人都搬到了国外去生活,只有方停归一个人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华夏。
这也让丁世贤对方停归高看了一眼,非常放心地把丁秀曼送进了方停归在职的学校。
一个有骨气的人所教出来的学生,也一定是有尊严的。
而对如今的人来说,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保持尊严。
丁世贤是信得过方停归为人的,于是不再说话,低头凝神向桌面上的报纸看去,丁秀曼凑上来指着第一版面道:“是这个,爹!看这篇文章!”
丁世贤眉头紧锁,细细地看完了两份报纸,脸上露出复杂至极的表情,微微叹了一口气:“没想到,真是没想到啊……这篇文章,有意思。”
活跃在政治上的文人很多,但真正会描写谈及普通贫民问题的却很少。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政府的不作为上面,抨击政府的卖国求荣,各种不平等条约,对洋人的谄媚恭谦。
《最后一个太监》看起来什么都没有说,没有攻击政府,也没有一句骂街的话,作者只是用非常平稳和老练的口吻,娓娓道来,讲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真实故事。
但就是这份淡定和真实,反倒让人觉得头皮发麻。
这样悲惨荒诞的故事,作者的笔力却是那样轻描淡写,平和,仿佛他所写的,只是跟吃饭睡觉一样稀松平常的故事。
非常怀疑作者的心态。
丁秀曼看见自家老爹一副脸色沉沉如水的模样,连忙打听道:“爹,怎么样,这篇文章写得好吧?这个作者的笔名好像叫做星火,你认识他吗?”
丁世贤摇摇头:“这个笔名很陌生,应该是一个新人或者是其他人的马甲。”
“不过新人的可能性应该不大,这篇文章故事脉络非常有条理,语句干练,几乎一句没有多余的废话,应该是个老前辈写的。”
“也只有老人,才会有这样的阅历和笔力。”丁世贤细细思忖道。
听见是个老头子写的,丁秀曼顿时歇了几分心思,本来还以为可以从老爹这套到作者信息,和明曦一块儿上门去拜访作者一下,没想到居然是个老头。
丁秀曼脑子里勾画出了一个头发花白,身材佝偻瘦弱,两眼暗浊,但却一丝不苟,十分正经严肃老人形象……不由得使劲地摇了摇头。
老先生就算了,她最怕听老先生念叨个没完没了了。
丁世贤又看了看良友日报上的其他文章,不由大感疑惑:“奇怪了,这样的文章,老陈怎么会愿意登在良友日报上?”
“真是可惜了,这要是登在《沪上时报》,必定能引起一阵热烈的讨论和关注。”丁世贤摇摇头,语气里满是遗憾。
沪上时报那才是上海真正有影响的报纸,像良友日报,只能算是不入流的小报纸。
明曦又到邮局取了一回稿费和信件,除了良友日报的,还有沪上时报的。
她的那篇稿子居然被沪上时报选中了。
明曦有点惊讶,不是说非沪圈的文人很难挤进沪上时报这个圈子吗?
现在看来,好像也不难啊。
而且《沪上时报》非常财大气粗,像明曦这样履历全无的新人作者,也非常大方地给出了千字两元的价格,她投给沪上时报的那篇文章,一共是三千多字,她直接就拿到了六块银元。
再加上良友日报两次给的稿费,她现在手里一共有十二元了。
明曦领了信件和钱,趁着今天礼拜日学校没课,想了想也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去找明朗了。
明朗是在租界里拉车。
租界虽然容易得罪贵人,但是贵人们有时除了车钱,也会学着西方人的模样再给点小费。
很多人黄包车竞相挤在公馆,舞厅门口,就是为了挣那点小费。
有时候还会因为抢客人而在事后大打出手起来。
明曦走过去,就见明朗正在蹲在黄包车前,一手拿着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汗。他刚拉完一个客人,正蹲一个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