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林向南要下班,张总工还有点不放心,“小林……”
“别说了,别说了,我誓死效忠132厂。”林向南生怕张总工再爆出什么油腻的彩虹屁,尬得她满地找头。,赶紧发誓效忠。
这下张总工满意了,大手一挥,“行了,你下班吧。回去的时候小心点啊。”
林向南跑在前面,蹿得飞快。
只留下顾振华在后头安慰宋局长,“别郁闷了。小南能破案,也就是凑了巧了。哪里比得上你们经验丰富。”
“我就是羡慕啊。”宋局长仰天长叹,“为什么张总工手底下,就是一群聪明人。我麾下就是一群莽夫呢?”
“我们团里也一群莽夫啊。”顾振华理所当然的说道:“玩枪的,和玩笔杆子的,就没法比。”
“哎!”宋局长叹气,“我们单位是真缺人才啊。”
“哪个单位都缺。我们部队缺,小南她们部门也缺。”顾振华吐槽,“大家都缺的话,你心里有没有平衡一点?”
“好像有好一点。”
没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十年过去,各个单位的人才都有点断档。
国家的发展说不上停滞不前,但发展缓慢是真的。
不过现在稍微好点了,一些教授还有研究员,陆续平反回城。
但那群知青,还在乡下窝着呢。
有的知青都在乡下待了十年了,就算脑子再聪明,没有回城的路子,就只能在田间地头忙活。
熬了这么多年,人都快熬干了。
等到十月份,人民日报宣布恢复高考的时候,林向南这类城市青年还算淡定,乡下的知青,看到这个消息,都忍不住落泪。
不说还在乡下的,连林向东这个已经回了城的,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这个机会,大家等了十年,十年啊。”
要是当年他知道还能高考回城,他也不会背着良心债,辜负曾经的恋人。
但做过的事情,后悔也迟了,现在他心里只剩下庆幸,庆幸高考过了这么多年,终于还是恢复了。
“这段时间我去书店和废品站,收集了一些资料,有点重,小弟你陪我一起去邮局寄一下书。”
“来了。”林向西兴奋的把报纸放好,就赶紧来替林向东搬东西。
看到林向东眼眶发红,他还凑近了看,惊奇的说道:“大哥你居然哭了哎。退婚你都没哭,看到这新闻,你居然哭了。”
林向东好声好气的解释,“高考不一样,这是希望。”
他难受,只是想到了当初在乡下干活的艰苦岁月,也想到了知青点的那群兄弟姐妹们。
林家不缺学习资料,林向南早早的就得到消息,给他们寄了一堆回来。
但在乡下,连吃穿这类生活上需求,都没法满足,书籍这种精神粮食,更是稀缺物资。
林向东甚至在心里担心,那五角钱的高考报名费,乡下的知青朋友能不能出得起。
以前在乡下的时候,他们是真的穷,饿肚子也是常有的事。
林向东现在情况好转,也没忘记知青点的兄弟姐妹们,把他收集到了资料,都寄了回去。
“还别说,二姐的消息就是灵通。”林向西挺胸抬头,“提前复习了几个月。我觉得我现在强得可怕。”
“你二姐多给了你几个月的时间。你要是考不好的话。你会有什么后果,不用我说。”
“你才认真学习几个月。但我当初的那个知青点,有个老大姐,这么多年,一直没放下书本。这样的人,我觉得每个知青点都有。”
“高考断了十来年,积攒了那么多想要读大学的年轻人,报名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咱们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林向东每说一句话,林向西的肩膀就矮一分,听到最后,他连脖子都缩了起来。
“我要看书,我现在就回去看书。”林向西为自己加油鼓劲,“我最爱看书了。”
林向东这人,本来就是个文艺青年,林向南跟胡美丽一点也不担心他,她俩就只担心林向西。
林向西年轻跳脱,坐不住,以前也没认真学习过,底子差,想想都悬得很。
看到高考的新闻之后,林向南和胡美丽的夺命连环信,就寄回了老家。
搞得林向西头皮发麻,压力山大。
他回信的时候,就差赌咒发誓了,他这段时间真的有好好学习。
听说林向东给老朋友寄了书,顾振华才忽然想到了什么。
“我二哥也还在乡下做知青。我应该给他寄点书回去的。”
他刚来部队当兵,一个月补贴6元,只能顾自己。他二哥更惨,在乡下做知青,养活自己都不容易,更别说接济弟弟。
这么多年,双方连信都没通过几封。
虽然很久没联系,但高考,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