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走出两步,余光瞥到大堂弟宋天,蓦然一惊:“你拴好牛了吗?”
她这个堂弟,打小就没啥责任心,又爱凑热闹,从小到大,为了看热闹闯出的祸十个指头都数不过来。
宋天愣了下,脸上飞快闪过一抹慌张,“少管我!”
丢下这一句,他飞也似的朝着对面的青冈湾跑去。
大丫霎时担忧起来,他不会真的没把牛拴好就跑来凑热闹了吧?
怀着担忧,她上山捆好松毛,与伙伴们一起背下山,走到村口。
一看见她,宋元就迈着小短腿跑向她,“姐姐,我没有乱跑哦。”
大丫将左手拇指从勒在肩侧的背篓袋子下抽出,牵住他伸出的手,抬头对村长道谢:“谢谢村长。”
说话间,她随着其他女孩走过去,将背篓放在大树下的石坎上。
村口这株泡桐树已有近百年树龄,树干足有三人合抱那么粗,听说几十年前险些被狂风吹倒,村人在周围砌了一圈石台,以作保护。
因石台高度适中,村民们背东西上山下山都爱在这里歇脚。
小姑娘们身高不够,只能在侧边断裂的缺口处歇息,个儿高的踮踮脚就放上去了;身高不够的,只能先放在地上,再由两个小伙伴合力将背篓抬到石坎上,这样走的时候,就可以轻松背起来。
大丫在女孩们中还算高,踮着脚、弓着背很容易就将背篓放在石坎上。
除了冬日,村长几乎日日都在这株泡桐树下乘凉,往常这个时候,她们会与村长说会儿话,央求他讲些外面的趣事。
据说村长年轻时走南闯北,是村里见识最多的人。
但是今日,女孩子都没有听趣事的心情,小花的遭遇让她们物伤其类,担忧自己未来也会有此遭遇。
“嘿,你们村的女娃真能干咧!”一道陌生的声音响起。
众人望过去,不远处,不知何时来了个货郎,正放下挑子,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朝她们望来。
姑娘们没有接话,若是往常,她们定会好奇地看看货郎挑子里有什么新奇玩意儿,买不起,看看也好。
但今日,着实没那个心情。
老村长摇着蒲扇,乐呵呵道:“她们还小,当不得夸。”
又眯着眼,上下打量起货郎,“小伙子看着眼生,是哪里人?”
“我是胜利村的,以前走果乡那边,这是第一次来你们杏花村这边。”
解释一句,他又望向女孩们:“老人家太谦虚了,我走了那么多村子,这个年纪的小姑娘见过不少,就数你们杏花村的小姑娘最能干懂事。”
说话间,他看向背篓里松毛堆得老高的大丫,称赞道:“尤其这位小姑娘,这个年纪能如此能干的,少见呐!”
老村长低低叹了口气:“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丫头也是个命苦的。她娘生她时难产而亡,四岁时爹又死了,如今跟着她奶和二叔一家生活。幸而这丫头自小懂事能干,五岁就帮着家里干活。”
他抬起蒲扇,指了指大丫身边的宋元,“这是她的小堂弟,断奶后就是她带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