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与意大利的战争不存在任何变数,孱弱的奥斯曼海军完全不是意大利的对手,在国际局势上,奥斯曼人也不占据什么优势,至于6上的战斗,没有了帝国中枢的支援,败落不过是时间问题。
由于欧6各国在这件事情上的自我矛盾,反倒使得另外两国国家将手伸进了奥斯曼帝国。
美国从19世纪开始就是奥斯曼的合作伙伴之1,奥斯曼的海军等方面都常见美国人的身影,而在不久之前的波斯尼亚危机中,美国也1直奉行偏袒奥斯曼帝国,对塞尔维亚—希腊—俄国组成的“希腊正教轴心”不利的政策。
与此同时,美国官方和“学术界”不断放出支持土耳其扩大对高加索和中亚已经新疆各突厥族“影响”,成为“区域领袖”的风声。
这1行动招致中国的反对,同时也让国内的1些政治力量将目光投向了中亚地区,进而放在了奥斯曼帝国身上。
再加上此前的购舰活动,两国之间的关系也在逐渐走进,在这次的战争中,中国也对当地的情况保持密切的关注,毕竟,不论怎么讲,奥斯曼帝国订购的战舰才刚刚开工,尾款还没结呢。
而且,在德国洋行的前桥搭线下,1批以火炮为主的军火也从中国运往了奥斯曼。
中枢对于这件事并不在意,更多的是卖德国1个人情,尽管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土之间的交流,给土耳其的军备仓库留下了中国武器的痕迹,但真正可称意外之喜的却是另1件事——
随着战争的爆发,奥斯曼海军与意大利海军碰上了,结果自然毫无疑问,奥斯曼海军被意大利海军暴打,“巴巴罗斯·海雷丁”号战列舰,原德国“选帝侯腓特烈·威廉”号前无畏舰被意大利舰队重伤。
1年之内,两场海战,战列舰两残1伤,本国也没有修理能力,只能趴窝在家,在巨大失败与质疑中,却也让奥斯曼人更加坚定了海军改革。
奥斯曼人首先找到了德国,趁着商讨战舰维修的事情,表达了希望加强德土之间海军合作的意愿。
对于奥斯曼帝国主动靠拢,德国自然感到非常开心,德皇差点表示要调停意土战争,只可惜被提尔皮茨拦了下来,否则这将又是1次“德俄同盟”般的乐子。
除了修理战舰,聘用教官等常规内容,德国海军的1项计划也有了落实的基础。
那就是德国人的印度洋计划,以东非舰队和远东舰队为核心进行的对英破交作战,如果奥斯曼能够参与近这个计划,德国在印度洋的持续作战能力应当会有1定的提升。
然而,这世上哪有这种好事?
在帮奥斯曼人维修战舰的同时,德国也对奥斯曼国内的造船厂和铁路进行了考察,得出的结果只有1个字:
烂!
在亚洲区域,奥斯曼帝国显然缺乏支撑作战的基础,如果要使奥斯曼帝国能够为德国服务,那么,保守估计,德国至少需要花上数百万马克和十年时间。
按照考察团的说法,有这个功夫,不如想办法拉拢拉拢中国,战争期间偷偷从中国买点军火。
在得到考察团的报告之后,德皇却又起了奇思妙想,不同于海军,德皇对于东非殖民地是十分看重的,准确来说是对这份颜面十分看重的。
所以,在德皇心中,印度洋破交作战的权重也比海军心中的更大。
但是,海军是不会轻易让他们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插手具体的战术安排的,因此,东非舰队和远东舰队的规模不会扩大,现有的数艘装甲巡洋舰已是极限。
如果德皇想要干预,那么就要从其他地方下手。
所以,威廉2世看上了奥斯曼帝国的两艘无畏舰。
虽然说,这两艘无畏舰的航速并不快,显然不是破交的好选择,但毕竟战斗力在这里,对于英国的威慑还是有的,即便作为威慑,也能对印度洋的作战有所裨益——
至少,德皇的想法如此……
在德国公海舰队的威慑下,英国能够分兵的力量并不强,如果把奥斯曼帝国的战舰收入囊中,对于英国人来说也是1件头疼的事情吧。
想好1切,德皇开始指示外交部进行运作,向奥斯曼旁敲侧击。
对于这件事,德国海军自然是非常不满,于情于理,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说,现在向奥斯曼提出这样的请求显然是严重不合理的。
海军:人家的战舰现在还躺在中国的造船厂里,你再怎么样也等人家船回国了再说嘛……
德皇:你说什么?中国的造船厂?那要是我们勾引,啊,不是,资助奥斯曼再买1艘无畏舰,会怎么样?
海军:……
海军对德皇这个天马行空的想象进行了分析之后,竟然发现确实有可行性,即通过奥斯曼帝国向中国订购无畏舰。
奥斯曼帝国不属于同盟国,也不属于协约国,而中国自称中立,但对非同盟国和协约国国家的贸易是没有什么禁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