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历史军事>家祖左宗棠> 第255章:纪念,宁海级一等巡洋舰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5章:纪念,宁海级一等巡洋舰(1 / 2)

早在大战期间,英国就曾建造了装备有75英寸主炮,排水量接近万吨的“卡文迪许”级加强型巡洋舰,也就是后世常说的“霍金斯”级,高航速和重武备让其吸引了许多国家的目光。

与此同时,中美两国的巡洋舰也有明显的放大,均从5000吨级上升至7000吨级,个中缘由不尽相同,但都反映了前卫战的需求。

以国防军的宁波级为例,虽然其还有鱼雷武器,但自从丹阳级驱逐领舰出现之后,雷击战领舰的职责明显朝着越来越大的驱逐领舰身上转移,而轻巡洋舰则越来越多的发挥它的舰队和前卫战职能,这也是国防军“专舰专用,体系发展”的思想的拓展。

这1思路某种程度上也要得益于中国的6权国的主要身份,使得国防海军在1定程度上无需担心舰船不够的问题。

“毕竟,不够就不够吧,反正海军没了也死不了。”

因此国防军的巡洋舰无需像美国那样身负重压,海军并非中国国防的根本,本质上,中国的海军现阶段仍是6军的附属品,空军也是如此,都是为了6军战略服务的。

而从中表现出来的对舰队要求较低的情况也使得海军能够从容应对自己的需求,看起来倒是有点类似于美国2战后期的富裕状态,只不过国防军的规模小了很多,属于是“麻雀虽小,5脏俱全”了。

1924年9月,国防军海军半月刊《海军半月谈》刊登了《关于主力舰队多级巡洋舰构建的主要猜想》,其中就包含了执行舰队拒止的万吨级1等巡洋舰,充当舰队带刀侍卫的准万吨级2等巡洋舰,遂行防空反驱的小型2等巡洋舰等多个分类。

尽管这1分类还是处于猜想阶段,但无疑是1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只不过在如今的技术水平和战略需求以及条约的限制下,这1猜想并无实践的可能。

毕竟,在条约时代,没有1个国家的战舰是能够满足自己的战略需求的,除非1个国家既没有广阔的海外利益,又不存在漫长的海岸线,但这样1个国家又如何能成为1个海权强国呢?

它的海军最后也是不够用的。

既然总是不够用的,那么国防军自然也就迅速召开了关于关于条约型巡洋舰的讨论,以确保不会被限制搞昏了头脑,其中主要针对的也就是新出现的1等巡洋舰,即重巡洋舰,毕竟,国防军新1级主力巡洋舰(轻巡)宁波级才刚刚下水,在20年代国防军并没有新增该等级巡洋舰的计划。

1等巡洋舰这个名词在国防军中也是许久没有出现了,上1次出现,装甲巡洋舰还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而当这个名词再次出现时,装甲巡洋舰已经基本退役了。

首先,1等巡洋舰必然是要贴着条约的上限造的,排水量至少要在9000吨以上,主炮口径也不可能小于8英寸,毕竟7英寸级别的舰炮是取百家之短,既没有6英寸的射速,也没有8英寸的火力。

其次,从其设定上来看,这个东西与装巡似乎有点关系,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的,正如英国最初的称呼“加强型巡洋舰”,各国的重巡洋舰毫无疑问都是以小型侦察巡洋舰,也就是轻巡洋舰为发展的。

因此,航速也成为了考量重巡洋舰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必要条件,航速不合格的重巡无论其防护和火力多好,她也是不合格的。

国防军发展重巡的1个便是为航母舰队提供护卫力量,兼具1定的前卫战能力,故而火力也是重要组成,至于舰体防护,那只有等火力和航速合格才能够考虑,而在排水量严重受限的条约型巡洋舰中,这无疑是要被牺牲的。

在这个核心思路下,国防军于1925年12月推出了自己的1等巡洋舰设计,鉴于该舰型的独特性,总参谋部指示,允许这型1等巡洋舰继承国防军海军——“宁海”号防护巡洋舰之名,初代4艘,分别以“宁海”号、“平海”号防护巡洋舰与国防军第1艘装甲巡洋舰“镇海”号、屡立奇功之“靖海”号防护巡洋舰命名。

从作战需求上,国防军的重巡洋舰的设计需要在进入战斗后表现出强于对手的战术素养。

船体大小是战斗力的基础,而宁海级的设计也就是奔着上限去的,设计标准排水量为10125公吨,不过实际建造中严格控制吨位,且采用了新型结构材料,完工后的标准排水量下降至9950公吨,满载排水量为12880公吨。

而与之直接相关的结构方面,宁海级采取了高干舷平甲板船型,前倾舰艏,设计上相比于郡级的适航性,即稳定性、轮机可靠性、居住环境等方面自然是不如的。

宁海级无法做到在海外运行1年半载也不需要大修,也无法做到在加拿大和新赠地到北海的恶劣海况下谈笑风生的水平。

国防军对这些能力需求有限,毕竟咱们是在太平洋,除了较为常见的台风等气候灾害,海况再糟糕也不会糟糕到1艘正常设计的重巡洋舰无法真唱工作,所以这些方面就可以压缩,同样压缩的还有海军官兵的居住空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