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浩浩荡荡的传旨队伍经过了京城,彻底轰动了京城。
圣旨,圣旨!
终于来了。
京城中不少百姓都经历了焦急的等待,想着靖安伯将会得到什么封赏。
是去一地掌军,还是到五军都督府任职。
传旨太监黄俊看着街道两旁的百姓争相攒动,眼中不禁露出了一丝笑意。
大乾的百姓还是明事理的,知道打了胜仗要给封赏。
在这三日之内,朝堂之上有诸多大臣上疏,恳请陛下将封侯之事暂缓。
但遭到了五军都督府与一众武将的强烈应对,可谓是招式频出。
一时间,京城又有一些风雨来风满楼的趋势。
但好在,内阁及时出面,制止了这场风波,同意皇帝对靖安伯加官晋爵。
其中理由不得而知,但京城的风向在刹那间扭转,让一众武将都有些猝不及防。
不过总归来说,事情总算是办成了,也算是一桩喜事。
此刻传旨队伍后方就跟随有各个衙门的吏员,等待圣旨传递完毕之后,他们就送上贺礼。
当然,只是一份名单,具体的事物还要等到陛下封赏宅院,送到那里。
一时间,京城大大小小的珍奇店铺人满为患,大乾百年来第一个军功侯爷,如何也要表示祝贺。
与之相比,前些日子因为境界提升晋升的武安侯就有一些寒颤。
武者终究是个体伟力,若不是达到极高境界,还不能左右一场战争的胜负。
但名将则不同,原本僵持的战场之上若是多了一位名将,那形势将会转危为安,甚至达成大胜。
这笔账不光是场中的官员会算,就连京城的百姓也会算。
所以对于靖安伯封侯,百姓们是开心的,是希望见到了。
再有一些时日,蛮子将会大军压境,若是有一位侯爷坐镇边疆,那大乾也从容得多。
京城外的军营,这里驻扎着十万镇国军,还有五千靖安军。
如今已经日上三竿,镇国军的军卒们才三三两两地走出军帐,懒洋洋地晒起了太阳。
而靖安军的军卒们已经操练了许久了,古铜色的皮肤比比皆是,汗水不停地滴落在地,似乎让大地都湿润了少许。
放眼望去,镇国军的军卒们惊奇地发现,不管是哪个靖安军,都生长得极为健康,没有皮包骨头的瘦子。
还有一些人大腹便便,看起来胖嘟嘟的,每每挥舞起手中的长刀,都会洒下大片的汗水。
他们不敢小觑这些人,他们虽然不懂打仗,但也知道在战场之上,人一旦瘦了,那活下来的概率几乎不可能,一刀下去可能就直接毙命。
反而这些大腹便便的军卒,可能挨上了好几刀都活蹦乱跳。
“靖安军的伙食不错啊。”一名镇国军军卒说道。
“那是自然,听说每日都有肉食,哪像我们,天天清汤寡水。”又一名军卒嘀咕。
“那是人家伯爷好,听说抢来的钱都分给了军卒,自己不拿一分一毫。”
说话间,众人看向了那个最前方的健硕身影,林青此刻一身黑色劲装,将手中长刀挥舞得呼呼作响,并且速度极快。
与之身后的军卒一比,他可能是靖安军中最消瘦的了。
“京中有传言,靖安伯此次回京可能要封侯,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封侯?乖乖,这么年轻的侯爷,我儿子都快有他老人家大了。”
“你不要命了,让他们听着,有你好受的。”
那名军卒缩了缩脖子,在前几天还经常有军卒心中不服去挑衅,但毫无例外被打了出来。
“封侯啊咱们要是能在靖安军就好了,军饷不军饷的不重要,好歹也捞点军功啊,老子这百户当了也有好几年了。”
“谁说不是呢,乔大人去了靖安军,如今还是千户,但总兵大人见了都要礼让三分,谁让人家身上有军功呢。”
“是嘞,乔大人也没给咱镇国军丢脸,听说每战必先,杀敌无数,王庭的精锐都杀了不少,这次肯定能封个好官职。”
这时,远处传来了敲锣打鼓的声音,漫天的大红色映入了他们的眼帘,让他们一愣。
“啊?这是哪家大人结婚?”
“今日上官为何不让我们离开营地,难道就是给这户人家让道?咱们也不捣乱啊。”
但他们看到大红色中隐藏的金黄色后,顿时一愣
尖锐的声音自远方传来:“圣旨到”
是黄俊的声音,在他的声音落下后,他身旁的太监们齐声高呼:“圣旨到,靖安军接旨。”
此时此刻,他们才知道是圣旨来了!
于是,城外的靖安军与镇国军顿时响起了传令官的声音,军卒们齐齐双膝跪地,准备迎接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