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武侠修真>这个明星只想学习> 第九百一十八章 中式美学天花板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一十八章 中式美学天花板(1 / 2)

悲剧是一抔染了鲜血的黄土,从里面能开出花来,因此很多人说,艺术的顶级是悲剧,悲剧是艺术中的艺术。

伟大的艺术往往离不开悲剧,对创造艺术的人或是欣赏艺术的人皆是如此。

这一点几乎是很多哲学家和艺术家的共识,悲剧通过展示人物在面对无法克服的困境时的挣扎和最终命运,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同情共感。

这种情感共鸣不仅是对剧中人物的怜悯,也是对人生无常和命运不可抗拒的深刻认识。

虽然很多观众都不喜欢看悲剧,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悲剧比起喜剧更能被人铭记,“意难平”也比“皆大欢喜”更加发人深醒。

很多内容创作者在产出作品时,都喜欢设置一些大大小小的悲剧,或多或少也是这个目的。

在世界名作中,悲剧艺术的占比相当之大,即便是在音乐领域,主打悲情伤感风格的作品也不在少数。

在很多人看来,蒲潼这次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也选择了传统悲剧向的套路。

受封建礼教、家族门第影响,有情人无法终成眷属的故事并不稀奇,甚至在国外也同样受用。

蒲潼发布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时,还附带了故事的剧本,在旁边提示:音乐配合剧情食用更佳。

古典音乐的欣赏需要一定的艺术门槛,聆听过程需要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和情感,这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可能是一种负担。

绝大多数人很难安静下来听冗长的音乐表演,基本上只是走马观花,也听不出个所以然来。

但蒲潼还附带了个剧本,那性质可就完全变了,比起欣赏略显枯燥的小提琴音乐协奏曲,还是看故事更有趣。

对于很多国外网友而言,华夏的古代故事都很有吸引力,虽然他们不了解历史背景,但古代的华夏确实是妥妥的天朝上国。

只看故事其实也略显枯燥,因此蒲潼这个建议可谓是深得人心,边听边看,两不耽误。

这个故事,配合音乐更有感觉,这个音乐,配合故事更好理解,情景交融才是艺术的最好表现形式。

梁祝的故事,既给众人留下了爱情的无限遐想,也留下被父权封建制度所奴役现实的震撼。

这样的时期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因此理解起来并不难。

祝英台坐在去往书院的马车上,懵懵懂懂又淋漓尽致地奔向她脱离礼教束缚的自由时,已经注定了她会承受自由带来的悲剧。

初见梁山伯,他是青葱山林间不解风情的白衣书生,眼神随着她的经过而频频回望流转。

在挑灯夜读的书斋,他们隔着士人以书为界的保护伞,念着诗词歌赋,埋下男女相悦而相念的情思。

转换身份的祝英台,延续她骨子里的单纯和明快,将时时透露着士族门阀妥协与虚伪的书院,变得动人和浪漫。

以一碗水相隔,两人被卧,梦话里诉说着缱绻暧昧的心事;在台阶上对望,叮叮咚咚的上课钟响,是来年相互笃定心意的凭证;贯穿始终的琴音,在初见时是五脏俱全唯独没有情……

在祝英台替梁山伯罚站时,琴音已是情窦初开,惺惺相惜;在梁山伯赶考离开书院时,琴音则如悲如喜,如痴如思。

这就是配合故事食用音乐的妙处吗?

众人只感觉自己亲身观看了一场话剧,见证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相遇相知并暗生情愫的过程。

但正如很多人一开始的判断,蒲潼这部作品依然是一个传统的悲剧爱情故事,当剧情进行到这,接下来就是反转和悲剧的结尾。

十八里相送的郎情妾意,是时代车轮下的扬尘,落在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指腹为婚上。

那一天,梁山伯在暴雨里性命垂危的挣扎,祝英台在暗无天日闺房里的撕心裂肺,而他们,都只是封建秩序下不被倾听的杂音。

时代的局限性,注定了他们两无法在一起,于是乎,故事的女主角做出了他的选择。

喜事丧办,大雨洗净祝英台的浓妆艳抹,她清清白白地将自己在梁山伯的坟前付之一炬。

至此,艺术已成,这个故事已经相当完整,正如约定俗成的悲剧爱情故事一般,在一个可歌可泣的悲怆结局中落下帷幕。

与之对应的,这首协奏曲也进入高潮,用一段非常悦耳的旋律抓住了所有听众的心。

“蒲潼简直是个天才,我好喜欢他的这一段音乐。”

“故事略显俗套……不过这样的桥段依然百看不厌,男女主为了爱情双双殒命,蒲潼好狠的心。”

“这一段音乐太棒了,我要用它来当手机铃声!”

国外网友还是很吃这套的,而且蒲潼这首曲子属实不赖,至少这段殉情的小提琴独奏成功抓住了所有人的心。

以为看完了故事结尾的他们翻到了最后一页,却发现这场中式的爱情故事仍未完结。

双双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