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武侠修真>黄河谣> 第1章 黄河落日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黄河落日(2 / 2)

这里的秋草依然青翠,一直到深秋冬初,秋草愈变的如火深红,形成了深秋奇景。当时就有人称之为“桓陵秋草”,逐渐成为了“韶州八景”之一。明人经过这里,见此情形,写诗一首赞曰:

寝门寂寂碧山巅,碧草秋高泣杜鹃。

满隧蓂茸含宿雨,远垣狼籍锁寒烟。

离披已散能军魄,掩冉深藏中射肩。

莫向西风伤乱始,盟台萧艾自芊绵。

船行黄河上,可以看到恒王山下面鲤鱼村和黛眉村,这里是利津乡的最东面,它北面与山西古城县相接,东邻洛阳市。鲤鱼村和黛眉村自古就属于韶州县辖制,黄河水曾多次改道,当地的百姓在洪水退去之后,便又在土地上重新建起了家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里的人们凭借着土地的肥沃与自身的努力,在小狮山脚下,黄河岸边,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经过鲤鱼村和黛眉村,沿着小狮山脚的小路向前行进,向东便可穿过黛眉山,直抵洛阳境内。这一段山路崎岖,在春秋时代为晋侯朝天子之用,到了宋时被吕蒙正重新修整,后改为官道,大大方便了当时人们的出行,人们把这里的一段路称为“春秋古道”。

石海川摇着小船,看着黄河两岸的景色,慢慢地将船靠向了黄河的北岸,然后将船上的日用粗瓷器全部卸了下来,从黄河北岸叫来一辆三轮车,载着自己养家糊口的这些日用粗瓷,向着古城县的方向行驶而去。

古城县地处黄河北岸,是山西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县城靠近黄河岸边,河南和山西商人都常到此经商,每年集会时节,利津乡很多人前来赶会,大街上到处是满目的商品和拥挤的人群。

石海川到古城县后,他将三轮车上运来的日用粗瓷摆到街道旁的槐树下,对着过往的人群大声吆喝着叫卖。石海川自家里烧制的这些日用粗瓷,在利津乡当地很有名,同时也很被古城人看好,石海川每年在古城集会时都要前来,渐渐地,山西当地人对他运来的日用粗瓷很是喜爱。

在石海川的吆喝声里,马上前来了六、七个人在摊位前停了下来,挑挑这件,看看那件,然后选上自己称意的,就和石海川开始商量价钱。石海川忙着递东西找钱,笑着招呼又前来三、五个人。

到了中午时,石海川跟前的一大摞日用粗瓷卖出了一大半,看到今天的收获,石海川心里喜滋滋的。他从怀中布兜里掏出妻子给自己准备的烙饼和大葱,蹲在槐树下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一边吃着继续吆喝着过往的人群,照看着自己摊点上的生意。

石海川正在叫卖粗瓷时,一位中年人扛着锄头走了过来,在他的摊点前蹲下来,盯着石海川的一摞粗瓷碗看了半天。

石海川忙招呼道:“这是我自家产的粗瓷碗,结实着哩!你要两个吧!”

中年人没有答话,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打开后里面是一个钵状的陶碗,样子看上去很旧。

中年人对石海川说道:“烧瓷的,认识这个不?”

石海川接过东西看了半天,只见手中的陶钵通体红褐色,上面还带着网格状的黑线,里外都沾着泥土。

石海川看后问道:“哪里捡来的玩意儿,这东西没见过。”

说完后将陶钵还给了中年人。中年人接过东西后说道:“河南卖碗的,这是我从黄河边红薯地里挖出来的,看着挺好,要不换你几个粗瓷碗咋样?”

石海川想了半天说:“行,那都换俩儿碗吧!”

中年人答应了,石海川用两个粗瓷碗换下了这个陶钵,放在自己的摊点前继续吆喝生意。

待落日向远山坠去,晚霞染红了西边的天空,渡口的人也渐渐稀少,忙碌了一天的石海川背着少许没有卖掉的瓷器从远处向黄河边走来,他带着一身疲惫,划着小船,向黄河南岸轻轻移动着,这时群山披上了一层金黄,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庄重肃穆。此时黄河如一条火红的蛇,从远处蜿蜒游来,一直消失在远处的苍茫暮色中。船工的渔歌此时便在石海川的耳边响起来了:

天下黄河流经多少山?

黄河流经九十九座山。

天下黄河多少滩?

天下黄河九十九险滩。

天下黄河多少湾?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

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我家住在黄河边,嗳嗨哟!

黄河水呀养育了咱呀,嗳嗨哟!

高亢而悠扬的歌声穿过群山飘向远方,顺着黄河流入大海,惊起了归来的水鸟,一群群起起落落,掠过黄河水,飞向高空,消失在远处的群山中。船工拖着疲惫的身躯,拉着鱼网,提着捕获的黄河鲤鱼向家中走去,在沉沉暮色中仍可看见矗立在黄河岸边“农业学大寨”时修建的高架引水桥,桥旁的明代石碑上所刻的“利津古渡”四个大字渐渐消失在暮色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