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的话,让沈大河一家陷入沉默。
沈老二脸上出现少许难堪。
“这,二两银子。”
王氏磕磕巴巴开口。
她这些年攒下的私房都没有一两银子。
“你放心,家里这么多年,总不至于供不上你念书。”
“你大伯一家虽然如今分了家,但是总归还是看重你的。”
沈老太虽然觉得二两银子也不少,但仍然自信开口。
老大一家向来对这个侄子颇为看重,一定不会袖手旁观。
“你奶说得对,你今年过年有时间就去你大伯那里瞧瞧。”
“如今镇上的掌柜都对你大伯一家笑脸相迎,想必供你念书一定不成问题。”
沈大河觉得沈老太说得很在理,也跟着附和。
都怪女儿,眼皮浅!
沈文低头应声后,便出去温书了。
只是沈文没想到,他的东西和沈武搬到一处以后,被翻得乱七八糟。
本来自己单独的屋子,变成了兄弟两人的共有。
沈武年纪小,又是爱玩的性子。
不仅被褥上弄得脏乱不堪不说,连带着他的桌子都被划得凹凸不平。
沈文气极,又无可奈何。
看着脏乱的屋子,沈文第一次觉得沈大河和王氏无用至极。
冬日天黑的早,家家户户早早点起烛火。
沈棠看着一桌子的菜,只觉得柳氏的手艺愈发的好了。
一顿彩虹屁,柳氏笑的合不拢嘴。
“娘,这沈文今天给我送东西,真是吓我一跳。”
“阿文这孩子,自小就聪慧,村里同龄人念书他可是最好的那个。所以,三年前,家里送他去了镇上的书院。”
“你二叔每次看望阿文回来都是高兴得不得了,到处跟人说阿文要考秀才考状元。要我说,这孩子聪明也不该这么嚷嚷啊。”
王氏更是不得了,平时看人眼睛都长到头顶了。
“阿文呢,自从念书以后,确实跟其他孩子不一样。知书达理,真的就跟说书先生说的那样,温和有礼。村里有不喜你二婶的,但是却对阿文都是另眼相待。”
“就连你爹和你娘啊,在你还没好的时候,想着以后阿文有出息,等我们老了,能照看你几分。平日里也就多帮衬了一点,毕竟孩子念书有出息,也是咱们沈家的荣耀。”
王氏跟沈棠说着这些年的事,突然注意到女儿夹菜的手腕,长出一截。
“大山啊,你瞧瞧棠棠是不是长高了。”
衣服本来就是沈桃的旧衣服,加上这些日子吃的也好。
女孩十三四岁正是抽条的时间,身量拔高了,脸上也长肉了。
看来过几天去镇上,要给女儿扯几块布做身衣裳。
沈棠听着柳氏的话,看来沈文这念过书就是不一样。
但是她总觉得,听说的再多,不如自己眼见为实。
那日见到的沈文,和柳氏说的感觉始终不是一个人。
入夜,沈棠躺在被窝里,不断思考。
湘娘子既然带走了白皂,如果按照说的那样,那一定能带回来很高的收益。
而且,肥皂是个不错的营生,有了本钱就该做大做强!
跟湘娘子的利润分成模式也该改变。
是时候写个计划书了。
日子不紧不慢的过着,转眼就到了赶集这日。
为此,沈棠还特地放了桂花婶一家一天假。
桂花婶一家如今也算是有收入的人,因此这回赶集,两家人更是约好了一起去。
而沈棠更是为了避免跟人挤牛车,豪横地花了五十文钱包了牛车。
一进城,柳氏和桂花嫂就结伴而行,去采购家中的油盐酱醋。
沈大山独自去逛一些铁匠铺子。
许是腊月,今日的集市比沈棠上回来更加热闹。
不仅人更多,街上的摊贩也增加了许多,更别说还有各式各样的特产。
沈棠也享受了一把在古代逛街的感觉。
三人捏着糖人进了成衣铺子。
让人意外的是,成衣铺子的掌柜却不因为几人穿着寒酸而有轻视的行为。
“几位小娘子,铺子里最近上了许多新衣裙,来瞧瞧这身,最适合过年穿了。”
眼力更是无比好,一眼就看出来几个人的当中是,隐隐是以沈棠为首。
“掌柜的,给我这位姐姐看看吧。”
沈棠将沈梨推到身前。
“啊呀,这位娘子身量真是不错。刚巧啊”
沈梨被沈棠推到身前,一脸为难。
“这个颜色,配小娘子在合适不过了。”
沈棠见掌柜的拿着一套鹅黄裙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