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百户在左云城呆了五天,在他们离开左云城的时候,徐千户奖赏给苏超的十贯钱已经花得只剩下三十文了。
这钱花的痛快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至少现在方塘他们对苏超的好感是直线上升。
要知道即使在锦衣卫里也很少这么大方的人,十贯钱在大同城,要是省着花的话,一家四口人都能花用一年了。
而苏超毫不吝啬的在四天之内就把十贯钱花个干净。
离开了左云城,往京城赶去。这个时候徐百户的心思已经不在调查赵朋和那几个校尉失踪的事情上了。
他的堂兄已经跟他商量好了,让他回京之后,尽快的打通京营的关系,把那些货物给打进京营。
现在徐百户心里想的就是尽快赶回京城,一年上万两的进账啊,由不得他不着急。
说起这京营,历来就是大明军队的中坚力量,是拱卫北京城的主要军队。
在大明之初,朱元璋初设“京营”卫戍部队的时候,其共有四十八卫,合计兵力近二十七万人。
随着大明王朝逐渐趋于稳定,到了明成祖朱棣的时候,明朝都城被迁往北京,卫戍压力倍增。
于是卫戍部队“京营”的兵力也进一步
提升,扩充到了七十二卫,总兵力高达四十余万人。
这四十余万人,整日操练,只有一个任务:保卫皇城的安全。
按照《明史》记载,明朝的京营被分成了三个大营,分别是: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各司其职。
其中,五军营作为第一大营,主要由骑兵和步兵组成,又被分成了:分为中军、左掖军、左哨军、右掖军、右哨军。
五军营可以说是集结了大明朝军队的最强实力,是是京营卫戍部队的主力。
而第二大营,三千营则由三千名归顺明朝的蒙古骑兵组成,但是随着明朝卫戍防卫的压力,该营人数越来越多,到了嘉靖年间,三千营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七万有余。
后来明朝军队整编,三千营也被改名为神枢营。
第三大营,神机营则是一支专门配备火器的热兵器部队,因为该营武器特殊,兵力仅有约五千人。
根据资料记载,该神机营士兵装备有火枪、火铳,后来又装备了火绳枪,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组建的热武器部队(当然,火枪军在明朝更多的时候是配合冷武器步兵协同作战,战力极佳)。
这些京畿部队主要的任务就是防止
国家内乱,威胁到皇城的安全。
在明朝“京营”是卫戍的主力,在皇城内还有其他更重要的的贴身部队,作为协同,这些贴身的武装同样由皇帝亲自控制,以备临危之需,这只武装被称作“侍卫上直军”。
明太祖朱元璋组建“侍卫上直军”时,共设十二个卫,故史书上将其称作:“上十二卫”分别是: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卫,可以说是皇帝最后的救命稻草。
但随着后来皇朝的变迁,这些武装并不像前文所说的“京营”一样只按照兵种分工。
“侍卫上直军”则是根据自己所属的职责不同,分别在皇城之内括保护皇帝安全、奉旨执行秘密任务、巡查和守备皇城,配合皇城外的京畿卫戍部队,保护皇帝的安全。
而锦衣卫就是奉旨执行秘密任务的卫军。
这么庞大数量的军队,每天都要训练,因此这消耗也是极为惊人,只要能够在里面插上一脚,这银钱就像是流水一样的涌来。
徐百户在京城有自己的上层关系,他相信,只要把自己的上层
关系拉进来,打进京营应该不成什么问题。
至于赵朋的事情,徐百户已经想好了,回到京城之后,往上面报一个赵朋路遇劫匪就可以了。
苏超也希望徐百户尽快赶到京城,这样赵朋的事情就一带而过了,然后这件事就算是完结了。
徐百户要尽快赶回京城,因此这路上的速度就快了很多,一上午就行出了六七十里。
一上午在马背上颠簸,也是很辛苦,到了中午的时候,徐百户就让大家停下来,歇息一个时辰再赶路,只要晚上能赶到一个驿站或者是村镇就可以了。
大家找了一片树荫下坐下,都带着干粮和水,拿出来摆在地上就开始吃喝起来。
徐百户坐在苏超的对面,一边吃着一边对苏超问道:“苏校尉,你去过京城没有?”
苏超摇了摇头,笑道:“没去过,我家以前在华县,在华县地龙翻身之前,我连镇子都没有出过。
地龙翻身之后,一家人就剩下我了,为了讨口饭吃,这才到了大同府。
在大同府两年,最远就是到许家庄堡相亲了,再远就没有去过了。
百户大人,这京城比大同城还要大吗?”
徐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