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把整道奏报看完, 景康帝算是知晓了事情的原委。 原每年快出了正月时,杜知县都有祭拜城隍的习惯。 到祭拜城隍,其不单是杜知县, 大景朝的大部分外官都有这样的习俗, 特别是各地的知县。 原因是城隍神有着御守城池、保境安民之。《礼记·郊特牲》中有云:“天子大蜡八”, 此句是, 周天子祭祀的神有八位,分别是为先啬、司啬、农、邮表畷、猫虎、坊、水庸和昆虫。其中的水庸,正是城隍的前身,因为水庸中的“水”字, 指的是河沟, “庸”字则指的是城, 连起便是城河之意。而城隍的“隍”,即是护城河的意思。 所以世人都认为,城隍就是由水庸神演变而,是护着一城百姓的神。 而在众仕官心中, 城隍更是官神的存在。 好些官员新任一方父母官时,都会在上任的前一天,去城隍庙祭拜当地的城隍爷。 这意思是, 小弟初乍到,望您老人家关照, 日后咱们一起佑护这方水土,一同造福此地百姓吧。除此之外, 有好官员,会在离任的时候, 特地去城隍跟前告知一声自己要离开的事,及谢这几年的照顾。并向城隍总结这些年自己在此地做官时, 为老百姓做了些什么,有何得失感悟,以求心安。 除了这两个时候,有些官员会给自己特定了祭拜城隍的日子。 而杜知县正是此,每到正月二十八这日,都会去城隍庙祭拜一番,并在城隍跟前陈述自己上一年做了何事,有啥心得体会等等。 自到定胡县这些年,杜知县认为自己虽做出什么治绩,可在这穷山僻壤,做错事,就已算是不错的政绩了。 至于升迁,杜知县从未去想过,反正再熬两年就到了致仕的年纪,往后就不在这片穷山恶水待着了。 是穷山恶水,杜知县认为自己一都夸张。地偏僻,山贫瘠,好不容易有条清秀的河流,是每逢雨季时,都会起了水患,周边村落就有不被淹的时候。 令人头痛的是,每到凛冬时节,山戎人常会穿过秃子峡抢粮。且这些人大挑了夜半三更的时候过,简直让人防不胜防。所到之处抢衣抢粮,百姓遭殃。 定胡县与鸿虎营相隔六十里地,这样的距离,只能远水救不了近火形容。常常是这边山戎人已满载而归了,那边营盘未收到报过去的信,后都是以兵卫们白跑一趟而告终。 好次杜知县发出吁请,想请千夫长派了兵士在这儿驻扎上一段时间,好等山戎人过时,直接把们捉了。 可许是寒冬腊月太过冷的缘故,兵卫们只驻守了三、四日,见未有情况后,就离开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之后杜知县再去吁请时,得到的答复是,“区区之众,何须驻守,届时让人报了信过就是。” 当时可把杜知县气得不行。 的确,从秃子峡这边过的山戎人只能算是一小撮,可再是人少,对方是带着利器的。 要杜知县,这样的恶人有一个都是要命的。 只是一个七品知县,哪有资格调派营盘上的兵卫。是以,面对山戎人一次又一次的作恶,杜知县除了无能为力,剩下的就是盼着早日致仕离开此地了。 这日,杜知县在祭拜完城隍回县衙的路上,就有衙役报,是瑞水村又了山戎人。 杜知县听后有些疑惑,定胡县这么些年,从未听过山戎人会在开春时节过作乱的。 是以杜知县只以为村民们闹了乌龙,错把毛贼当成了山戎人,于是有想的,就领着二十个衙役过去了。 就是这次的大意,让杜知县再机会等到致仕的那日。 后,等鸿虎营兵卫得到消息赶过时,杜知县已惨遭毙命。二十衙役是死伤大半,而据活着的衙役口述,那些人的确是山戎人着。 可等兵卫们往北追过去时,山戎人早已过了秃子峡,了踪迹。 秃子峡过去便是北元地界,有朝廷的旨意,兵卫们自不敢跨入国地界。 朝廷命官丧命可不是件小事,再想到杜知县先前吁请的事。于是鸿虎营千夫长往石洲府衙告知此事时,只杜知县是祭拜城隍途中遇劫匪身亡的。 汾州知府罗文庆得知后,自按遇劫匪身亡上了奏报。 朝廷对因公死亡的官员会有抚恤,除加官、晋阶、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