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三个月的突击复习,米小非的语言能力和中世纪艺术史水平突飞猛进。
在国内对西方艺术史的关注点只落在古希腊、古罗马和文艺复兴,当然最能进入主流的肯定是印象派。
而中世纪艺术在国内市场是一片荒芜,大家只知道“黑暗中世纪”,但中世纪横跨了一千年多年,怎能用一个“黑暗”去表达呢?
当时他们在复习“中世纪艺术史”考试的内容,里面涉及到很多宗教,壁画里常出现《圣经》的故事,祭坛上的十字架,甚至俯视看整个教堂就是一个十字架的形状。
最初来这里学习的中国留学生特别难理解宗教,觉得这些内容太神棍了,而在意大利有70%的人都有宗教信仰,他们相信上帝的存在,我们是那只“虫子”。
陆星辰曾经对夏雨轩说过:“这个世界很大,尊重别人的信仰,即使是科学也是通过历史一轮一轮的推翻演变而来,我们要对所有的未知事物产生‘敬畏’。”
“敬畏”是对所有伟大事物的研究需要保持的态度,
期末考的常规操作就是跟教授一对一面聊,根据考前Giulia教授提供的参考书目去阅读。但考虑到才二年级,所以降低了标准,允许学生提前准备好要聊的主题,概括这些书的主要内容。
到了米小非这里,就完全不一样了。
Giulia教授指着一幅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的《斯图拉桶》,让他解释,那本书上有一千多件作品,能说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米小非竟然做到了:“《斯图拉桶》是在教堂宗教的仪式中用于盛放的圣水。这件作品的上半部分有最后的晚餐,下半部分有圣母领报,所有的场景中的人物虽然尺寸都很小,但手部都被放大了,通过手势去传递信息……”
对于一个当时才大二,还是绘画专业的学生,能回答到这个地步已经让人惊叹。但Giulia教授并没有轻易放过他:“《斯图拉桶》的各个场景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围绕桶身排列的,你按照顺序依次讲一下。”
米小非知道她是故意的,白了她一眼,没有任何的犹豫答道:“上半部分是耶稣被捕、耶稣受难、墓前三圣女基督升天。”
而解读下半部分的场景就比较有挑战性了,因为中间有些场景溢出了具有装饰作用的边界,里面有些人物参与了两边,米小非盯着那张图又细看了一会儿,思考停顿下继续回答:“下半部分是圣母领报、圣母往见、耶稣诞生、施洗约翰为耶稣洗礼。”
Giulia教授不停的点头,但显然米小非的回答还不够有说服力:“这个桶其实很特别,通常是横向阅读,但是纵向关系揭示了更深层次的见解……”
“那你知道这件作品的材料是用什么制作的吗?”这个问题显然超出了原有的范围,但教授就想看看这个学生到底有多少水平,到底会卡在什么地方。
米小非感受到氛围开始变得缓和起来,于是谦和的说道:“我只看出来整体材料用的是象牙。”
“还有裱贴镀金铜合金、镶嵌金箔。”教授直接补充道。
“嗯。”
“好了,给你29分。”
往年期末考每个学生和教授面谈也就十来分钟,但米小非在考试间已经呆了20多分钟。外面还没考的同学等的非常心急,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
他一出门,就有人问他怎么样?
“29分!”米小非回答道。
“WOW!这么高,可以啊。”大家惊呼道。
当其他同学打听到教授问他的具体问题时,都为他愤愤不平:“这都不给满分?”
“这么难,我一个都不会。”晓楚很实诚的说道,这也是大部分同学的真实反应。
米小非表面是只二哈,但骨子里又是只边牧,他其实没那么在意一两分间的差距,但是意识到这个分数非常不公平,这是在歧视中国人,他就不可能做到完全不在意。
可考试打分这种很主观的事情,能找谁说理去,只有断裂式的比别人优秀,才能获得高出一点点的成绩。
更何况这个世界上,哪里有真正的公平呢?直到研究生快毕业了,“26分”这个不算高也不算低的成绩,米小非对它的拒绝,代表着一种无声的抗议。
夏雨轩考完试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补觉,她的神经长时间处于绷紧的状态,太久没有睡踏实了。
虽然还剩下最后的毕业大作,但是研究生的所有课程全部考完,总是可以先松口气的。
陆星辰傍晚到家的时候,轻轻的放下钥匙,然后蹑手蹑脚地打开卧室的房门,看了一眼已经睡熟的夏雨轩,就安心地回到书房继续看书了。
半夜两点多,陆星辰看卧室没有丝毫动静,就去厨房煮了份意大利面,端了进去,轻柔的说道:“饿吗?要不要起来吃点东西。”
夏雨轩听到“吃”这个字都没有睁眼,迷糊间软糯地说道:“不想吃,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