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五代十国(1 / 2)

唐朝

一连数日过去,上下各地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商人或许还可离开长安,可是这附近的农人又如何能离开自己的田地?而在这档口,本就蓄势待发的安禄山终于掀起了反叛的大旗。虽然天幕已经说了十年战乱和德宗复位。可是,既然国都沦陷,那么还是有拼一把的希望。不然,这会被李隆基召唤过去,不也还是个死?

听到这个消息,李隆基并不慌乱,甚至于有种终于来了的感慨。不过,等他下令再次召集将军的时候,却一直没有等来信息返回。高力士的鬓角被汗水浸湿,招来可靠的下属,派出去探查。

不过片刻,却听得外面一声惨叫,李隆基诧异道:“外面这是怎么了?高力士,你去看看。”

不等高力士走到门外,李亨全身穿戴铠甲已经走了进来:“安禄山已经攻至洛阳了。”

虽然有天幕示警,然而毕竟已经安稳了好几代人。叛军声势浩大,乃至20万人一同攻向长安,沿途州县不敢迎敌。高仙芝和封常清如今也在洛阳临时招募军队。而那些精锐军队因路途遥远,就算得到指令,到现在也没有赶回。

李隆基的脸色一变:“那贼厮叛也就叛了。你怎敢披甲胄而来?”

李亨看着眼前的父亲,二十多前曾敬爱的父亲,道:“父亲,你年事已高,如何能守长安呢?我已决议,一定要平此叛乱,坚守长安。这关乎长安民众性命,如今不得不用下父亲的虎符了。”

李隆基只觉得这场景似曾相似,不仅是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奉了一位太上皇,自己也在父亲登基后不久就上位登基。只是,他从来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衰老,也会被太子逼宫。更不要提这什么天幕,将他批评的体无完肤。

“李亨,你怎么敢这么对朕?”

已经决议登上皇位的李亨淡然一笑:“我可不如父皇呀。”

*

秦朝

看到唐朝的节度使制度等,秦始皇眼眸一亮,果然历史证明他的决断是正确的。彼时,对于分封制还是郡县制曾有过争论。而目睹春秋战国五百年的纷争后,秦始皇对于分封制并不抱太大的期望。

身为周王,面对强大起来的分封国,也没有太大的话语权。就如同节度使一样,唐朝使用的是郡县制,但是兵权由各地节度使掌控,最后也会有强枝弱干的危险。不过,唐朝骤然兴起的危机,让秦始皇也陷入了沉思。

本来,他也觉得自己春秋鼎盛,并没有立刻立太子的想法。其实,前面各个秦王,都早早确认了继承人。现在原来的六国各地时不时有旧贵族起来作乱。若是真的有一天,危机骤然浮现,秦国的延续又当如何?而且后朝还有采用道教作为国教的,这也让他觉得新奇。

“扶苏,依照天幕所说,你可有和感想?”

“看天幕中所说,儒释道三家思想横行。虽然不知道这个释指的是什么,但是儒应当指的是儒家,道教也提到了老子和庄子。而看其体制,应当是郡县制,而非分封制。不然也不会是节度使叛乱。父皇,他们的版图也应当比我们秦国大得多。”这时,扶苏的眼眸也亮了起来:“他们能达到人口八千多万,必然有更多良田,才能养育如此多的民众。”

秦始皇又问:“天幕中,多次出现的那个可以写字,平展如绸缎的东西,匠人们可以试出来?”

扶苏连忙答道:“蒙恬将军已经有一版试验出来,不过现在还尚未出来。”

*

宋朝

辛弃疾看完此处,将桌子上的酒一饮而尽。他如今已经生出了白发,苦等了一生,却仍未等到宋朝北伐。回想当年,他年少时还曾在金朝参与起义,而后带着五十勇士在敌方军营中擒住叛徒,号召了上万军士一起反抗金国。

又到处一杯酒,敬当年一起抗金的义军:“壮士们,此杯与你们共饮。”

而后,他又屡次上书,屡遭弹劾,因为朝廷根本不想打回去,只想议和。并且,因他在金国长大,对他心存疑惑。可是若不是靖康耻,若不是因为宋朝如此,他又怎么会在金国长大呢?遥看唐朝,就算国主弱,也还有忠心的节度使救援,抗击外敌。

宋朝将所有兵权收到自己手中,国主根本不愿意抗争。在他年少时,还听过岳飞抗金之事,并为岳飞之死痛哭流涕。可如今,他都蹉跎了半生,连北伐的机会都没看到。若真的再往前生个十几年,哪怕在岳飞麾下抗金而死,至少也不遗憾了。

*

五天过去,天幕再一次浮现。

【十大女诗人,第七位,宋朝女诗人。史书未记载其名字,也未记载其生平。然而她的这一首词却震撼人心。

在讲述这一首词之前,我们先以另外一首诗作为引子。

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树降旗,

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诗是五代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