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薛涛(1 / 2)

【接下来,讲一下女校书—薛涛。少时,薛涛的生活也很幸福。他父亲薛郧在长安做官,而后来到成都。薛涛生于长安,之后随父来到成都,长于成都。薛郧对女儿非常宠爱,从小教她读书写诗。

虽然现在男女同堂是普遍现象,而且研究生入学率女生高于男生。可是,过往一两千年,很多才女都是家庭教育,或与家族中的兄弟们一起进入家族学堂。其中,也曾有杰出女性扩大学校。

比如“兴灭国,继绝世”的和熹皇后邓绥,曾经兴办学校,无论男女、贵贱都可以一起受教育,真正做到有教无类。而且,明朝也曾有贾姓妇人,自幼博览群书,寡居后开馆招生。她不仅通过教书,可以达到经济上自给自足。而且,也有不少女子可以因此上学,人人传颂其功德。

薛涛也是八岁可做诗,少有才名。当时,父女两人在庭院的梧桐树下。薛郧吟诵了上一句:“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而薛涛续上:“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汉朝

“研究生是什么意思?”

“我虽然不知道研究生是什么意思,但是肯定指的是学堂,或许跟太学一样。”

汉武帝罢黜百家后,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建立太学。太学的老师由征聘或者举荐而来,被称作“博士”。当时的形制还分别有公费生和私费生,并且建有博士宿舍和内外讲堂。

“怪不得天幕如此夸赞女诗人。原来后世,女子入学比男子还多。”尚未参加考试的学子,却额头出汗:“那想要考中郎中或者太子舍人,恐怕也更加艰难吧。”

僧多粥少,人人都想要出人头地。那竞争的人多了,自己想要出头不就难了?

“或许后世需要的太学生更多呢。”别人倒是不在意:“还有那和熹皇后,竟然可以被评价兴灭国,继绝世。可惜不能生到那个年代,以见到此人风采。”

“我看教书育人倒也是挺好。若是能像博士一样,我觉得也不必做官。”

“你想什么呢?博士这样的学问多么难得?”

想起刚刚说起的黄峨的文人笑道:“若是黄峨生在这个年代,倒是可以听她讲讲经义。也可知道此女到底是否名副其实。”

而在另外一个时空,已经是一百八十年后。

本来朝堂上气氛沉闷,因为李固上奏:“十八个郡国发生地震,而四十一个郡国发生水灾。天灾人祸,这是因太后越阴之职,专阳之政。请太后还政于帝。”

而后,刘向也一同上前:“此乃阴盛阳衰之果。”

而这时候,邓绥成为太后垂帘听政不过三年。第一年,汉和帝驾崩,邓绥迎立只有一百多天的汉殇帝。第二年,四颗陨石坠地,同年汉殇帝驾崩,邓绥再迎汉安帝。

第三年,又遇到这种的天灾,既然皇帝登基是顺应上天,那么既然发生天灾也要归咎于主政之人德行不昌。而这个时候被指责为逆转天意,带来天灾的太后邓绥也不过二十六而已。

而此时天幕却称赞邓绥“兴灭国,继绝世”,并夸赞她去年开办的学校有教无类。一时间,站出来的李固和刘向也面露尴尬和憋屈。

邓绥缓缓道:“既有天灾,那么开粮仓赈济饥民。同时,宫中削减祭祀用品,宫外减少丧葬的徭役。待明年春天,修理水渠,以免再现水灾。”

这下,下面负责的百官纷纷应答。而两人早已不知什么时候坐了回去。连两人所说水灾为上天不喜,邓绥都以赈灾修渠,来应对水患。倒是显得两人格格不入。何况天幕都称她为和熹皇后,不刚不柔曰和,有功安人曰熹。这不就是她有功于社稷,安定人心的褒奖之意吗?

清朝

贺双卿看到天幕中,所说明朝妇人寡居后举办学堂之事。她也不由眼睛一亮,这与她心中所想不谋而合。而且,若能也有如韩西一样的女子,可以从小上学,自己也是开心不已。这两天,正好韩西嫁人回来归宁,所以贺双卿也与韩西见了一面。

她将这些天的筹划告诉韩西的时候,那个一向温柔的女娘对她道:“双卿,我真的很敬佩你。你会做诗词,还这么温柔教我认字。我想你一定是一个好夫子。”

贺双卿看到她的眼眸闪闪发光,也展颜一笑:“以后,等你生了孩子,也可以让她来我这里学习。你这么聪慧,你的孩子肯定也一样。”

韩西的脸颊微微发红:“我哪里聪慧了。明明是你这么优秀,就连天幕都说你的诗作让后人惊叹呢。我不就是个乡野姑娘。”

贺双卿抱住好友,道:“若非你关心安慰我,或许我都挺不过去。以后,我都还会在娘家住着。我有空一定会去看你的。”

【可惜的是,薛郧去世的时候,薛涛不过十四岁。薛父为官清廉,所留钱财可能不多。之后,母女俩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最终薛涛选择嫁入乐籍成为歌妓。这份工作能供养母亲了。而这也绝了薛涛嫁人的可能,毕竟那时严格规定,良贱不通婚。

幸运的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