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出去做买卖都能多一样能吹嘘的事——我家这大杏可是上过县志的,买我们家的准没错! 别觉得名声不重要,名声要是不重要,哪来那么多人慕名来买他们蓝田玉? 既然都来买玉了,那可以再来尝尝咱蓝田县的特色美食、带点咱蓝田县的土特产回去给自家亲友,这可都是县志上介绍过的哟! 所以说如果能编纂一本足够权威的县志,对当地来说绝对是一桩了不得的大事。 没见到世家都爱修族谱吗? 记个名字、记几句功绩,能有什么用处?偏偏许多人都抱着这个当宝,达官贵人以及天下读书人也都以与世家通婚为荣。 这东西就是这么让人稀罕! 崔县令就是吃着这个好处长大的,所以三娘一说修县志,他瞬间想通了背后种种关节。只要上头批了,他们一准能以《县志》为饵把整个蓝田县盘活。 到那时候他们的政绩就不止是修《蓝田县志》这么一桩了。 崔县令还年轻,这么年轻就当了六品官,他岂能没有更进一步的想法? 所以对于提出这个计划的三娘,崔县令那叫一个和善,简直想把她当自家亲闺女来对待。三娘倒没太察觉崔县令的态度转变。 顺利说服了崔县令同意修《县志》,她便心情颇好地领着郑莹去喊上萧戡,继续呼朋唤友进行自己的环蓝田县走访去。 一路上,三娘把崔县令同意修县志的事给郑莹讲了,让郑莹回去构思构思,为她那位老师写生平行状。 作为上任县令的妻子,她老师的姓名与事迹也是有机会列入县志的。就算其他人有异议,三娘也会尽量帮忙争取争取,毕竟那位县令娘子平时没少行善举。 郑莹本来看三娘写县志纲要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会儿听三娘这么一说,她整个人都呆愣在原地。 等三娘察觉她掉队后转头一看,就瞧见郑莹坐在马上啪嗒啪嗒地掉眼泪。 郑莹从小就不爱哭,许是因为她阿娘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她的性情反而比较要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若是她在阿娘面前掉眼泪,阿娘也会跟她一起哭。 那有什么用处呢? r />所以她才不会哭。 偏偏刚才听三娘说让她为老师写行状,争取让她老师的名字写入县志,她的泪水一下子就忍不住了。 逝者已矣,生者本不该沉湎于失去至亲至爱之人的悲伤中。可要是连她都把老师忘记了,世上又有几个人还记得她呢? 世人也许没几个逃得过身死名消的结局,但她的老师是那么好的一个人啊! 即使自己经历了两次丧子之痛,依然能善待所有人,待她这个学生视如己出、悉心教导,遇到灾年更是时常拿出体己钱捐粮施粥。 三娘耐心地等郑莹收了泪,才对郑莹说道: “县中像你老师这样的好女娘可能不少,只是无人去打听便渐渐没人提及了。这一方面崔明府他们可能不会太看重,所以我们自己得上心些。" 郑莹听后只觉一颗心在胸口怦怦直跳。 是的,别人肯定是不会在在意也不会看重的,所以她们才要在意,所以她们才要看重。 瞧见郑莹整个人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三娘便没再多说什么,一夹马腹追上还在前方等着她的萧 戡。 萧戡是最大大咧咧的,见三娘再次与自己并骑,便问她: "你们在后头嘀咕些什么?" 三娘道:“嘀咕你不感兴趣的事。” 萧戡听她这么说,还真就不问了,指了个山头说要和她比谁先到。 三娘欣然应战。 一行人笑笑闹闹地前往目的地。 其实也没什么目的地,三娘单纯就是想把整个蓝田县都走一遭。这对她没什么难度,她可是从小跟着贺知章他们到处遛弯,立志要靠自己两条小短腿走遍整个长安城的。 如今她都能骑着马到处走了,踏遍整个蓝田县又有何难! 三娘接下来绕着蓝田县走走停停,连王维在辋川那边的别庄都去转悠过了。等她再次踏着夕阳回城,就听人来报说家里来客人了,说是姓李的。 三娘微讶,回府一看,却见李俅正命人扛着两筐肥美的秋蟹往她府里搬。 三娘奇道: “你怎么来了?” 李俅道: “洞庭湖的蟹肥了,送了不少过来,这不是想起你喜欢吃这个,给你送点过来,顺便来看看你这新官上任干得怎么 样了。" 李俅今年也是十四五岁的年纪,比小时候瘦削了不少,只剩下一点点婴儿肥,瞧着很有点翩翩少年郎的模样了。 从洞庭湖到长安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