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之后又传出来一首《冲动的惩罚》.没照片,没资料,上头发行商都不知道找谁,全是民间流传.连盗版都做不成,你说是专辑,人家买回去一听,就特么两首歌,不捶你就不错了!就知道叫刀郎,特么的刀郎是谁啊?!!" "不至于不至于,不就是唱歌的么?" "那都是钱啊!连沈城都在放他的歌,偏偏找不着人,我们卖也卖不了,太坑了!" …………京城.卞钢正跟几个哥们喝酒. 他四十多岁,是个音像发行商,从90年代开始做,从广州做到京城,小有身家. 从改革开放商业歌曲诞生,到90年代初期,音乐发行一直是官方的活,有个单位叫"音像出版社". 那会钱最好赚,老百姓需要音乐,广州的太平洋唱片公司,一年赚的钱能盖一栋大楼,印专辑就跟印人民币一样. 后来政策放开,民营也能搞发行了,于是一夜之间涌出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发行商. 当时的环境是:每年固定搞销售会,全国的发行商齐聚广州,现场听,觉得这专辑不错,马上就订货,觉得不好听,那就少订. 再由这些发行商,把专辑带到全国各地,逐层分包,下沉到乡镇. 90年代内地乐坛全盘崛起,歌星无数,盗版猖獗,即便猖獗也能挣钱.比如一盒磁带10块钱,唱片公司拿8毛-1块,零售商拿1块5. 剩下全是发行商的. 但现在不好赚了,一个是唱片业集体萎靡,另一个是大唱片公司都有自己的发行部门,竞争激烈. 广州,一度是南派音乐的大本营,如今留下一地的酒吧和夜总会,音乐是越来越没落了. 于是卞钢跑到京城来,混呗,在干不动之前尽量多赚点.(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