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都市言情>人生流浪> 843、疏勒河长城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43、疏勒河长城(1 / 2)

840、唐蕃丝路

这唐蕃丝路至今犹存,北庭都护耶天云察看着面前的大唐政区地图,数点着“河西走廊”上的丝路重镇——鄯州、凉州(武威)、甘州(张掖)、肃州(酒泉)、玉门关、沙州(敦煌)、阳关、伊州(哈密)、西州(吐鲁番)、庭州、楼兰、播仙镇(且末)、焉耆都督府、龟兹镇(安西都护府)、碎叶、疏勒都督府(喀什)、于阗镇,然后他又回转眼神,由京城长安开始寻视着唐蕃丝路的点点痕迹。

唐蕃丝路是在青藏高原古邦国之间,以及他们与外界联系的文化古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的产生是经过一个从无到有的漫长历史过程,并非始自唐朝。

《隋书·裴矩传》记丝绸之路三道后说:“其三道诸国,亦各自有路,南北交通。其东女国、南婆罗门国等,并随其所往,诸处得达。”

隋朝以前,青藏高原的南北交通业已通达,其中最有名的商道即是女国与天竺间的“食盐之路”。藏文史书把吐蕃人初次取得湖盐的地点定位于藏北的羌塘,时间为南日伦赞时期。而居住在葱岭(帕米尔)以南吐蕃本部西北部的女国“尤多盐,恒将盐向天竺兴贩,其利数倍”。又曾多次对天竺、党项发动战争,这也许与利润巨大的食盐贸易有关。据此可知,当时已存在着连接党项——女国——天竺三地的食盐之路,由东北向西南贯穿青藏高原。

唐代吐蕃丝路的主干道却是由文成公主出嫁,李义表、王玄策出使天竺而繁盛的唐蕃古道。其具体路线略有差异,总体上与今天的陇海铁路交通及青藏公路类同。

唐代的丝绸之路以名闻世界的东方文化中心长安(今西安)为出发点,西北行6.5公里,至临皋驿,当时迎送往来多在此宴席饯行。西经三桥、望贤宫,历15公里至咸阳市东2.5公里的陶化驿。西行经温泉驿历22.5公里至始平县郭下槐里驿。唐中宗送金城公主至此,设宴赋诗饯行,并改县名为金城,757年再改为兴平。往西10公里至马崔驿。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宠妃杨贵妃因“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峨眉马前死”于此。

唐诗有云:“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这也不知是哪位文人骚客写的唐诗,真乃有“水平”也!欧阳修见了,不免要说“修(羞)已知道你,你却不知羞(修)。”

西经望苑驿22.5公里至武功驿。西35公里至扶风驿。西15公里有龙尾驿。西至岐山县渭水北15公里有石猪驿。西至凤翔府驿。此地为军事要隘,府南有道通汉中剑南。西北行至汧源驿(今甘肃陇县)。西经安戎关、大震关,至小陇山分水驿,为陇坻(或陇坂)。

《元和志》说:“每山(陇)东人西役,升此瞻望,莫不悲思,”行人歌曰:“陇山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绝断。”而且此地为古时华戎分界点。

自陇山西经唐蕃会盟的清水县,至秦州治所上圭县(今甘肃天水市)驿馆。唐蕃对峙与会盟时曾相约:“彼此驿骑,……蕃汉并于将军谷交马,其绥戎栅以东,大唐祗应;清水县以西,大蕃供应。”由陇坻西北出华亭县至弹筝,接泾、原道,交通发达。自天水西行至伏羌县(甘谷县)、落门川、陇西县、襄武县。襄武为渭州治所,向西南行经八驿至岷州,又西南经洮、叠至松州。渭州西北行经渭源镇至狄道(今临洮)又西至河州,经炳灵寺、青海民和,再至鄯州。从狄道北行沿洮水河谷而下,过长城堡,越沃干岭,入阿干河谷,至兰州(金城镇、临河驿)。由兰州西行至河西走廊,西南行至鄯州。

从鄯州(今青海乐都)起,进入吐蕃丝路的核心地段。最早记载此道的是唐初僧人道宣(596~667年),他在所著《释迦方志》遗迹篇中,述说通印三道,中道从鄯州东出,北道从西州出:“其东者,从河州(今甘肃临夏市)西北渡大河(即黄河),上曼天岭(小积石山),减四百里,至鄯州。又西,减百里至鄯城镇(今西宁市),古州地也。又西南减百里,至故承风戍(今湟源县境),是隋互市地也。又西减二百里,至青海(即青海湖),海中有小山,海有七百余里。海西南至吐谷浑牙帐(即伏俟城,今共和县铁卜卡)。又西南至国界,名曰白兰羌,北界至积鱼城(四川石渠),西北至多弥国(玉树通天河一带),又西南至苏毗国(在怒江、金沙江上游一带)。又西南至敢国(即藏文ka之音译,在今西藏拉萨市西北),又南少东至吐蕃国。又西南至小羊同国,又西南度旦仓法关(在拉达克岭东),吐蕃南界也。又东少南,度末上加三鼻关(在Marsyandi河上游)。东南入谷,经十三飞梯,十九栈道。又东南或西南,缘葛攀藤,野行四十余日至北印度、泥婆罗国(原注:此国去吐蕃约为九千里)。”

道宣的记载,大致描述了唐蕃丝道的根貌,并述及吐蕃西通中亚、南通南亚的道路。但是,它并不完全确切,而且这条道路与后来繁荣的丝路存在差异。根据《新唐书·地理志》中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