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历史军事>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四百零八章 延恩侯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零八章 延恩侯(1 / 3)

第二天吕碧城给李谕看了吕凤翼留下的信,大体就是说他们现在家族中已经没有人做官了,几个月前朝廷又下旨废除科举,以往举人还能有点赋税上的优待条件,现在什么都没了,所以家族财政出现了一些困难,希望李谕可以帮助云云。

吕碧城斩钉截铁道:“我和他们已经没有关系了,他们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李谕摊摊手,只能装作不知道。

按照此时的规矩,婚宴会摆两三天,来者不拒,第二天大都是街坊邻居,但辜鸿铭却也是今天来的。

辜鸿铭的理由很有道理:“昨天不是大官就是皇室子弟,来了说不定连口汤都喝不上。”

李谕笑道:“我怎么会亏待您。”

辜鸿铭毕竟是民国几大喷壶之一,轻易不要多得罪。

辜鸿铭还带来了一个人,对李谕说:“介绍一下,这位是延恩侯朱煜勋。”

“延恩侯?”李谕脑子一蒙,并没有听过,但既然是侯爵,应该不是什么小人物,只是眼前这位延恩侯衣着普通,不像一位侯爷。

辜鸿铭说:“延恩侯是朝廷恩赏的前朝朱家子孙,特意设置了世袭罔替的爵位。”

好嘛,原来是老朱家的。

不过实际上清朝入关时,对明朝皇室大肆屠戮,不仅直系子孙,就连其他朱姓诸王遍布全国各地的王子们,也几乎没有谁逃过大浩劫。

但民间思明的情绪一直很重,江南那些士大夫们又都是墙头草,一旦有谁能打赢几场仗,或者郑成功及郑经一扫乾坤,这些人大概率又会倒向明朝。

康熙年间还有层出不穷、真真假假的“朱三太子”,号召力不可谓不强。

另外,康熙年间准格尔又逼近过北京城,乌兰布统一战几乎葬送大清,差一点复现当年俺答汗的壮举。

话说很多人看《康熙王朝》这一段时,只记得康熙和宝日龙梅的野战了,根本没怎么关注这场战争咋回事,似乎是稳赢的局。

其实大清已经是背水一战,康熙爷御驾亲征时把所有八旗以及包衣奴才都带上了,打输了不用回北京城,直接回东北老家就行了。

那段时间南方的朱三太子们也挺活跃。

后来是雍正想明白了,与其让民间打着各种口号反清,不如自己扶植一个听话的朱家后裔。

这一招真的狠辣。

雍正在军队中找到了一个叫做朱之琏的人,此人据称是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后裔。

朱之琏的祖上在与清军作战时被皇太极俘虏,归顺了清廷,编入了汉军镶白旗。

但据后世清史专家的考证,发现他的身世存疑,是不是真的朱元璋子孙还不一定。

不过这都不重要!

清廷说他是就是。

雍正赐予他一等延恩侯的爵位,还把他全家抬了旗,进入了上三旗中的正白旗。

反正清廷要的就是一个听话的明朝后裔。

历代延恩侯只需要每年去按时祭拜明朝皇陵,就可以享受清廷的俸禄,和犬豕无异。

可怜当年崇祯宁可吊死煤山都不投降,后来竟然出了这么个不肖子孙。

——额,是不是子孙也说不定,也谈不上不肖。

传到此时这位第十二代延恩侯朱煜勋时,已经家徒四壁,没什么钱了。想想很容易理解:爱新觉罗们都自顾不暇了,哪还管的着什么延恩侯。

关键就连革命党人都没看上延恩侯,压根没想到他,连当个枪使的想法都没有,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有,实在是悲哀。

朱煜勋抱拳道:“帝师大人,在下有礼了。”

对方虽然已经只是个无权无势的侯爷,但好歹是“主家正统”,李谕道:“侯爷请进。”

朱煜勋拿出一个卷轴:“本人没啥东西,一幅先祖的字就当做贺礼吧。”

明亡后,王族大都隐姓埋名,也的确出了一个非常牛的书画家——八大山人朱耷。

李谕先入为主,以为就是他的字。即便朱耷以画闻名,但字也不算差,何况朱耷本人名气够大,冷眼看世界,是李谕比较喜欢的风格。

李谕接过来,轻轻打开卷轴,顿时傻眼。

只见上面写了三个巨大的字“思无邪”,书法不错,但落款是崇祯岁次著雍摄提格。

我晕,竟然是崇祯皇帝本人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的亲笔书法。

李谕仔细想了想,算起来,这一年洪承畴刚与孙传庭挫败了李自成,但皇太极已经再一次入关,不知道写这三个字时他是什么心情。

不过这三个字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