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武侠修真>大遂武夫> 第171章 天极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1章 天极(2 / 3)

了金灿灿的玉蜀果实,个个颗粒饱满,晶莹如玉! 一身农妇打扮的刘婶急匆匆赶来,纳头便跪,被周宜一把扶起。 “刘婶,这不是折煞晚辈吗?可不许这样。” “陛下如今是皇帝,应该的。” “刘婶,都是自己人,无妨,给玉真拿个煮熟的玉蜀尝尝。” “哎!好嘞。” 刘婶急忙回去取。 “这东西叫玉蜀,这里的亩产能达到千斤以上,就算放到普通庄稼户手里,少说也有八百斤。” “八百斤!” 此时正值秋收,小麦,水稻的亩产数据经常见诸奏章,不过区区一百来斤,贫瘠之地甚至只有二三十斤。 八百斤是什么概念,简直不可想象! “这还不是最厉害的,随我来。” 二人绕过秸秆地,来至一片矮植园。 绿茎呈菱形,单叶,全缘,表面有白色的绒毛。 花开两色,或白,或蓝紫。 李余年刨开土,轻轻拔出一株绿植。不曾想,下面的根茎异常发达,连着一整串大大小小的果实,形如鸡蛋,少说也有十来个! “这个叫地蛋,味甘,可食用。出自哪里不能告诉你,你只需知道它能亩产三千斤。” “三千!” 周宜惊得合不拢嘴! “而且它不怎么挑地方,良田,贫田都能种。” 这东西的来历还真不能说,是从碧落河畔偷挖的,当时惊为天物,在李余年的心中绝对是灵界最大的宝物。 李余年扶着周宜的肩膀,转向两片农田,问道:“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 “天下再无饥民,百姓安居乐业。十倍,百倍,千千万万的子民,空前绝后的大盛世!” 周宜惊得浑身发颤,眼睛不由自主地湿润起来。 “可是....” “没有可是,这是属于你的盛世,我会拼死捍卫!” 没有花言巧语,没有巧言令色,这是周宜这辈子听过最好听的情话。 不远处,刘婶捧着两个热气腾腾的玉蜀站着挪不动步子,望着两个相拥的身影,心头的滋味犹如灌了蜜。 小朝会上。 李余年身着素服,立在女帝身侧。宣旨,接人待物,俨然取代了苏北的位置。事实证明少了他李余年朝堂照样转动,少了苏北好像不得行。 不多时,武翌带人抬着几筐东西上了正殿。 红布掀开,芳香四溢。金灿灿的玉蜀,蒸熟的地蛋,满满当当。 “诸位爱卿,人手一个,都尝尝。” 朱玉衡带头,一手一个,放入嘴中啃了起来。初时不觉怎样,却回味无穷,或许玉蜀相对好吃一些。 事实也是如此,有大臣已经开始拿第二个玉蜀了,好好的朝会变成了美食鉴赏大会。 当女帝报出这两种东西的亩产量时,朝堂上鸦雀无声,这群大遂最聪明的人的脑海里,已经看到了另一幅景象。 “这里有两本底稿,由李将军的养母,诰命夫人刘氏编写。里面详尽地记载了培育之法,着人刊印成册,连同种子一起带去南方。” “前所未有之变革啊!”朱玉衡跪地高呼道。 它将从根本上提升十倍,乃至百倍的国力,利益大到可以撑饱每一个阶层,将是一场划时代的变革! 联想早上的金龙飞舞九天,一些老臣泣不成声,皆高呼:“真龙天子!” 下了朝会。 按约于麟德殿接见佛家高僧,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今日是他们返乡的日子,佛国来的更是路途遥远。 忙活了近半年的时间,践行是必要的。 打头的两位高僧都是老熟人,兰陀寺的度宾罗汉,大华严寺的普济住持。 一头神俊异常的梅花鹿从墙外跃了进来,径直向度宾罗汉奔来,伸头抵着他的手掌,举止十分亲昵。 何止眼熟,李余年还追过它呢。 李余年双手合十,见礼道:“哎哟,原来是度宾罗汉家的神鹿,难怪这么有灵气。” “跟着莫迪娜来的中原,早就乐不思蜀喽,哈哈哈!” “无妨,喜欢就住下。” 鹿通灵性,与佛道两家都亲近。 “见过普济大师,您亲自来,晚辈都不在,未尽到地主之谊,失礼了。” “李将军为国家社稷操劳,为天下苍生计,应该的。” “咱爷俩是老相识,忒客套了些。” “哈哈哈,正是。” 女帝与李余年挨个见过大师。 寒暄毕。 斋宴开启,赏赐也分派了下来。按寺庙名额,御赐金钵,锡杖,袈裟各一件。但女帝给的实际的礼物更加实惠,谍谱名额增扩一成半。 像大华严寺这种规模的寺院,一下便能多招近千名弟子,近百年都没有出现过这种幅度的“优惠”。 宴席过半,普济大师来至御前,单独叫走了李余年,二人在前殿二楼的一间密室里落座。 “老衲潜心对比了三部华严经的不同之处,在跋陀罗的译本上发现了一处不起眼的批语。结合黄施主的言语,老衲大胆猜测,跋陀罗在神游太虚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玄之又玄的地方,名字叫天极。” “天极?” “具体方位老衲仍旧没有头绪,但如果属实,依照黄施主的说法,进入天极,是有机会成仙,成佛的。” “难道是天门?” “不是,天门还是有人目睹的,有些古籍上甚至有记载,远没有那么神秘。” “大师可知道方位?” “并不知晓,可能这世上知晓的,只有令堂大人了。” “这...还真是死无对证喽。” 线索断了,二人一下子陷入了沉默。 突然,李余年惊坐而起,顾不得礼数,拉起普济说道:“大师,请随我来。” 二人一路疾行,直奔御书房,最终停在一幅大遂堪舆图前。 李余年摸出一张竹签,两头大,中央纤细,犹如少女的蛮腰,正是黄女士留在大华严寺的书签。 “大遂最详尽的地图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