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城西边,有湖名为丹霞。 湖内有岛屿十多座,中心处那座最大的岛名为丹霞福地,岛上有一座丹霞观。相传前魏立国之初,道人袁法在此铸鼎炼丹,丹成而霞现,故此得名丹霞。 湖畔周遭地貌奇特罗列、怪石嶙峋,古村遗址曲径通幽、神秘莫测,尤以湖东面大片空谷幽林风光绝佳。 此地便是东林,其间古木林立、花草夹道、幽泉流转,从古至今都是方圆数百里内踏青赏景的首选去处。 南周定都于建安城后,上百个诗书世族南渡带来极其浓郁的文华气息,与丹霞湖畔独特优美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于是逐渐诞生出东林文会这样的文坛盛事。 时维九月,秋高气爽,两年一次的东林文会如期而至。 将时间前推七十余年,那时候的文会规模很小,与会者皆是著作等身的当世大儒,而且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南渡世家的代表。当年这些世家与南方本地世族之间的矛盾很尖锐,东林文会一度是他们抱团取暖站稳脚跟的有效方式。 随着岁月的流逝,文会的名气越来越响亮,朝廷自然无法坐视,在经过无数次的交锋和商谈之后,最终朝廷将文会收入囊中,由礼部负责操办,每两年举行一次。 如今的文会不再是小圈子趁机扬名的手段,而是南周朝廷对于科举取士的有效补充,同时还给了各方势力一个坐下来心平气和商讨问题的机会。 早在进入南周之前,裴越就已经通过台阁的密报了解文会的状况,就算徐初容没有邀约,他也会抽时间走一趟。 辰时初刻,四方馆大门外,五十名精锐骑兵蓄势待发。 裴越站在门口,对神色凝重的盛端明说道:“老大人,你当真不愿随我同行?” 盛端明在注经释义上造诣颇深,在大梁是与韩公端齐名的大儒,只不过因为庶务上的能力略有欠缺,所以开平帝一直没有让他升官,在礼部侍郎的位置上一待便是七年。 像他这样正派传统的文人,按理来说肯定想参加东林文会,但是此刻他脸上并无遗憾的表情,只是压低声音说道:“裴侯此行注意安全,老夫便不给你添乱了。” 裴越微微一怔,随即点头道:“老大人放心,我不会肆意妄为。” 盛端明看了一眼天色,拱手道:“时辰不早了,裴侯请动身罢。” 裴越抬手还礼,然后转身上马勒住缰绳,在亲兵们的护卫下一路往西。 约莫一炷香的时间过后,众人抵达建安城的西大门,却被另外一拨二十余名骑士拦住去路。裴越抬眼望着为首之人,淡淡笑道:“徐姑娘,这是做什么?” 徐初容一袭大红劲装,浑不似出身于清河徐氏的大家闺秀,反倒像是洒脱如江上风月的草莽女侠,尤其是她腰间特意悬着一柄古朴佩剑,胸前两缕月白色流苏,配上干净利落的发髻与妆容,更显出几分飘逸之气。 她策马来到裴越前方,平静地说道:“我也要去参加文会,没想到这么巧能撞上,同行如何?”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数年,裴越自认见识过很多大场面,以及性情各异的诸多大人物,心志早已修炼得喜怒不形于色,就算是在帝王面前也能唱念做打。然而此刻在一个出身高贵却涉世未深的少女面前,他险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笑出声来。 方才远远地就看到徐初容和她的护卫们在城门处等着,现在居然面不红耳不赤地告诉自己这是巧遇,望着对方一本正经的表情,裴越突然觉得自己修炼得还不到家。 徐初容轻咳一声,严肃地问道:“裴侯不愿意?” 裴越敛去面上笑意,点头道:“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徐初容忍不住白了他一眼,轻声道:“附庸风雅。” “徐姑娘在说什么?我没听清楚。” “没什么,我在夸你学识渊博。” “噢。” 从建安城到东林不算很远,约为二十余里,裴越和徐初容都不着急,一路慢悠悠地前行,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两人带来的亲兵护卫自然混在一起,只不过徐家请来的都是武道高手,论个人武勇颇为强悍,但终究及不上亲兵们的纪律森严。他们不时地打量着身边面无表情的梁人,发现对方即便是在这种平静悠闲的环境里,连行进都保持着行伍的风格,登时觉得无比乏味。 裴越策马前行目不斜视,观察着道路周围的情况。 “看来你心情不错。”徐初容开口说道。 裴越转头看了她一眼,好奇地问道:“徐姑娘,你究竟想做什么?” 徐初容抬头迎着他的目光,忽然有一种被对方看穿心事的感觉,略有些紧张地握紧缰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