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进士心中遐想,沈忆宸踏入奉天殿内,与前两次入殿参加考试跟典礼不同。此刻殿内文武百官威严耸立,气氛给人的感觉不知凝重紧张了多少倍。 “臣沈忆宸,率乙丑科进士上表,叩谢圣上天恩!” 沈忆宸高举谢恩表,行跪拜礼叩谢皇帝殿试钦点,取中为天子门生。 行礼完毕后,一名太监从沈忆宸手中接过谢恩表, 呈上御案给皇帝品阅。 朱祁镇随手翻开沈忆宸的谢恩表,显得并不是很在意。 因为谢恩表这东西有着固定格式,并且内容都大同小异, 很难写出什么新意。 所以朱祁镇看两眼,也就是走下流程,彰显自己对于状元臣子的重视。 结果就这两眼,让朱祁镇有些震撼了,仿佛看到了沈忆宸那日为国子监祭酒上疏奏章的翻版。 只不过维护感恩的主角,变成了自己。 全篇内容朴实赤诚,字字披肝沥胆,声声动人心魂。其情感之真挚强烈、其效果之荡气回肠,与一般卖弄词藻、奢华浮夸的谢恩表,有着天壤之别。 这就是三元及第那挡不住的才华吗?就连一篇谢恩表,都能写得如此扣人心弦! “爱卿的拳拳赤子之心,朕已知晓。此次朝会,你就站在末席观政吧。” 此话一出,可谓全场哗然,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射到沈忆宸身上。 别的新科进士都是在部院观政,沈忆宸就算贵为状元,也不配在金銮殿观政啊。 要知道能进入殿内朝会的都是三品大员及以上,门外长廊还站着多少文武官员,梦寐以求想着能跨过这道门槛,结果沈忆宸就这么一步登天了? 到底一篇谢恩表,能写得如何惊天地泣鬼神,让皇帝如此看重? “臣,谢主隆恩!” 沈忆宸谢恩后,就站在文武百官的末位。 说实话,此刻他都有些飘飘然,能入殿进表就已经超乎预期。现在还可以临朝观政,着实有些过于器重。 朱祁镇要再这么来两次,自己怕是真得披肝沥血,以报皇恩了。 朝会内容与后世电视剧情节不同,并不是文武百官都可以随意上奏,畅所欲言。 “内阁三杨”执政时期,为了保证明英宗有足够的时间读书,规定早朝奏事原则上不超过八件。 并且这八件事情,也是昨晚讨论好的,只需上朝宣读一番便可。 本来这算是临时的权宜规定,结果明英宗亲政后也没有废除,于是乎就成为了“祖制”。 甚至愈演愈烈,导致明末朝会变成了彻底的走过场装装样子。 时人评价“常朝之礼,近于儿戏,既于军国大事毫无干涉,复于君臣情意绝不浃洽,不过通政司引奏一二本章,例下各部。及五品以上见朝辞朝各官,面奉赐酒饭而已。” 也就是说,上朝就是为了赶早去吃顿工作餐,其他啥事也不做。 沈忆宸遵循朱勇的嘱咐,站在百官末席默默听着朝臣们的上奏,内容大多是关于救灾、税收、徭役等等民政事务。 这类事件看似简单,处理起来却无比棘手繁琐。朝臣的奏对献策,让沈忆宸可谓受益良多,这些施政经验可不是圣贤书所能教导的。 八本奏章很快宣读完毕,就在鸿胪寺鸣赞官准备宣布退朝的时候,兵部尚书徐晞站出队列说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徐晞这下站出来,让内阁跟朱祁镇都有些奇怪,到底什么事情让兵部尚书打破规则,急着上奏? 不过朱祁镇也不敢忽视,毕竟兵部掌管军事,万一是九边发生战事,那就比较严重了。 “爱卿请讲。” “臣昨夜收到延绥镇总兵急报,瓦刺部也先强役使西北诸部为其属,沙州、罕东及赤斤蒙古诸卫皆附。” “并且挟哈密忠顺王母及妻,侵略其领土,围其城,杀其头目,虏其人口。” “目前哈密忠顺王特使已到延绥镇,准备向我大明求援,还望陛下定夺。” 皇帝跟文武百官听到这段描述是何想法沈忆宸不知道,但他可谓无比震惊。 大名鼎鼎的瓦刺部太师也先,终于按捺不住他的野心,开启了统一北疆蒙古的步伐! “朕如果没记错的话,哈密乃边陲小国,哈密王其母系也先之姊(姐)吧?” “回禀陛下,没错。” 听到徐晞确定,朱祁镇面露轻松神色继续说道:“那岂不是也先一家之事?” 对于这种西域边陲小国的内部争斗,中原皇帝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明英宗朱祁镇也是如此。 基本上每年都要收到此类“改朝换代”的奏章,如今哈密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