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一般苟延残喘,最终成为汉家王朝的耻辱! 这一点对于以家国天下为重的于谦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只是还没有等到于谦出言反对,殿内朝臣队伍的末尾,又有一人站了出来说道:“启禀太后,微臣夜观天象有变,对照历数发现天命已去,只有南迁才能避开此劫。” 说出这番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徐有贞。 当然,这个时候的他还叫做徐珵。 当年东阁一别,徐珵依靠着治水策加上沉忆辰的举荐,接替了翰林院修撰一职,并且获得了皇帝的赏识。 后续沉忆辰山东治水功成,某种意义上从侧面印证了徐珵治水策的效果,于是在正统十二年他凭借此功劳,再度升迁为翰林院侍讲。 徐珵本来就才华横溢,阴阳算术、天文地理唯一不知,无一不晓,缺的就是个出头的机会。 有了沉忆辰的举荐跟皇帝的伤势,让他仿佛鱼跃龙门一般,很快便成为了朝堂上的一颗政治新星。他站出来支持南迁,又用了天象作为论据,这下支持衣冠南渡的朝臣更多了! 就在南迁声音隐约将成为主流的时候,于谦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怒气,朝着徐珵就呵斥道:“胡说八道!” “家国天下事,不问苍生问鬼神,大明北疆千万子民比不过一副卦象吗?” 其他朝臣支持南迁,好歹是为了皇室考量,害怕京师被蒙古大军攻陷后一锅端。 徐珵拿什么“天命”说事,简直让于谦忍无可忍。他从来不相信什么天命注定,只信人定胜天! “少司马,天命不可违。” “何为天命?本官只知道赵宋南迁之耻,大明不能重蹈覆辙。” “谁还敢妄言南迁者,当斩!” 此时的于谦身上,迸发出一股无比凌厉的气势,瞬间便威慑住了群臣。 要知道于谦出镇一方多年,天然带着一股上位者的威严。再加上原兵部尚书邝埜战死土木堡,他这个兵部左侍郎已经相当于事实上的兵部尚书。 战争时期掌军的权势不言而喻,尊贵如内阁首辅、吏部天官,此刻估计都得避其锋芒,区区翰林院侍讲又算得了什么? 换做一般人,估计就怂了,但徐珵是个极具野心的“赌徒”。 如果自己能成为南迁一派的领头人,并且最终还都应天府成功的话,那么徐珵很有可能一步登天。 他不愿意错过这样的出头机会,于是打算继续与于谦争辩。 可徐珵却低估了于谦的果断跟坚决,就在他准备开口争辩的时候,对方便怒喝道:“滚出去!” 没留丝毫的面子,更是践踏了翰林清贵的尊严,随之而来便是在场群臣轻蔑跟鄙夷的目光。 但真正给予徐珵自尊心致命一击的,是站在台阶上的三朝太监金英,出言附和于谦道:“就连咱家这个阉人都知道以身许国,难道尔等文人风骨软弱如斯?” 被于谦怒斥,至少还是在文人相轻的范畴内,被金英这种太监贬低,流传出去对于徐珵的声名而言,将是一场灭顶之灾。 还没等徐珵从嘲笑打击中缓过神来,殿内的金吾卫便驾起他的双臂,硬生生的拖出了奉天殿。他此刻浑身瘫软双目无神,耳旁只剩下群臣们的讽刺跟嘲笑。 一飞冲天的仕途,这一刻被于谦给彻底斩断! “郕王,你被陛下任命为监国,对于南迁之事,你有何决断。” 束手无措之际,孙太后想起了郕王朱祁玉“居守”京师任命。 自己终究是个女流之辈,现在到了家国存亡之时,是否放弃京师南迁,只能由郕王来做这个决定。 亦或者说,这口可能的惊天太黑锅,当由朱祁玉来背…… “儿臣……儿臣……” 郕王朱祁玉紧张之下,额头瞬间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他虽然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帝王教育,但好歹生于皇家,眼界见识等等还是要远超于常人。 答应南迁,除非事后能打回来收复疆土,否则自己在史书上的名声最好的结果,都是宋高宗赵构。 问题死守京师失败,那自己未来名声,恐怕就得成为宋钦宗赵桓了。 怎么看怎么选,都注定难逃恶名。 就在郕王朱祁玉不知所措之际,他的目光恰好看到了殿下站立的于谦,双方眼神对视到了一起。 朱祁玉从于谦的目光中,看到了一种坚定,看到了一种气节,更得到了莫名的勇气。 时势造英雄,自己虽然不是皇帝,但身在皇族,岂能抛弃边疆将士京师百姓逃亡? 哪怕无逆转危局之能,至少得有共赴国难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