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女生耽美>我成了大明勋戚> 512 天下为公 (二合一)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12 天下为公 (二合一)(2 / 3)



不过卞和至少可以确定一点,那就是沉忆辰在京师权势的漩涡中,依旧没有还是曾经的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的改变,此乃家国之幸!

伴随着马车的摇晃回到成国公府,沉忆辰没有把与石亨的联手合作告知任何人,看望了一下陈青桐跟女儿后,就独自前往书房铺纸磨墨,书写着关于限制宗藩的律法条例。

其实在限制宗藩这点上面,整个明朝并非没有任何动作,嘉靖出台了《宗藩条例》,万历十四年作为补充又出台了《宗藩要例》。

导致的结果就是涝的涝死,旱的旱死,亲王级别的高级宗藩丝毫不受影响,他们的收益更多是游离在灰色地带,比如良田兼并跟各种农户的挂靠,还有利用权势的垄断产业。

底层的远支宗室,在不能从事任何生产的情况下,那就只能靠一点宗室俸禄续命。朝廷要是敢断了他们的粮,就等同于要了他们的命,明太祖朱元章定下的祖宗之法根本不改变,宗室财政支出就永远压缩不下来。

沉忆辰编写的《宗藩条例》重点,就是针对《皇明祖训》里面各种对于宗室生产的条条框框。反正都已经闹到了这一步,就得尽量想办法根治,不至于最终执行下去成为了一纸空谈。

接下来的数日时间,景泰帝朱祁玉再次出现了辍朝的情况,不知道是身体缘故还是沉迷于炼丹。不过沉忆辰同样除了惯例的前往文渊阁当值,把剩余的全部精力放在了编写《宗藩条例》上面,颇有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境界。

可沉忆辰不关注,并不意味着阁部廷议上发生的事情,不会在整个京师乃至于大明传播。很快京师的国子监、会馆、书院等等文人士子聚集的地方,全部都在讨论他上疏的《宗藩弊论》。

特别是彭时、何闻道等等“沉学”门人,干脆在京师着名的大兴隆寺举办了一场讲学,辩论该如何做到顺利改革宗藩,还不会引发朝野动荡。

大兴隆寺别看是一座寺庙,它里面可供奉着“大明国师”姚广孝的画像跟排位,在京师文人士子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后世“心学”大家王阳明,就曾长期在这里讲学,还与当时的吏部郎中方献夫论学,引发了学术界的轩然大波。

讲学消息一经传出,整个京师的青年才俊可谓是云集。自太祖皇帝颁布《皇明祖训》,不允许妄议明朝宗室藩王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有高官大臣明言宗室之弊,想要不引发轰动都难。

“沉阁老真乃国士也,此封上疏可谓是切中要害,如果能落实下来为天下百姓之福!”

“范文正公曾说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下看来满朝文武,唯有沉阁老做到了心怀社稷。”

“宗藩之弊愈发彰显,为了发放宗室俸禄以至于边军惨败,改革迫在眉睫!”

“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文人风骨莫过于沉阁老!”

年轻就意味着热血跟朝气,参与讲学的青年才俊们,看着沉忆辰《宗藩弊论》的文章,听着台上大家为国为民的讨论,可谓是义愤填膺,各种对沉忆辰的称赞声音不绝于耳。

如此浩大的场面,景泰元年的榜眼跟翰林院庶吉士主持,那么吸引来的自然不可能仅是年轻士子。大兴隆寺阁楼的一间禅房内,两人透过打开的窗户,注视着楼下讲台发生的场景。

并且这两人身份还不低,一人算是沉忆辰的老熟人,他便是户部尚书金廉。另外一人,日后成为名满天下的“宰辅”,只不过现在他还仅担任户部侍郎一职。

这人便是开创了内阁首辅制度,三杨之后再度让内阁压过了六部的李贤!

六部中最关心宗藩改革的,除了主管礼法的礼部外,就是主管钱粮的户部。当年为了发放宗室俸禄,金廉在景泰帝朱祁玉的施压之下,咬牙克扣了宣大边军加饷,致使两万多名大明将士,永远的长眠于科尔沁草原,成为了他心中难以言喻的痛楚。

如今三年过去,金廉依旧没有放下这桩旧事,时时刻刻被愧疚给压的喘不过气来。直到沉忆辰上疏了《宗藩弊论》,让他看到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希望。

但身为朝中重臣,金廉更加清楚沉忆辰上疏内容的激进,几乎不存在全盘实施的可能性。于是他今日带着一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心态,想听听论学的青年才俊们有何高见,说不定就能从中找寻到一条改革道路!

至于身旁的李贤,是金廉感觉到自己年老体衰后,物色的户部尚书接班人。此人才华横溢,厚有度量,更重要正学能容善类,诸多品质让金廉感到是可以信任托付的对象。

金廉这次把李贤带过来一起旁听,就是想要告诉对方,户部银钱在账面上是一串串数字,放在百姓跟将士们身上,就将成为一条条人命,要深知责任重大!

“原德(李贤字),你对于下面士子的议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