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孙真早在半年前就见识过这种新式火炮的实弹射击效果,但将其真正部署到战场上使用,这也还是第一次。
田独兵工厂为什么要将这种火炮命名为“榴弹炮”,孙真不是太懂,但他知道这玩意儿的威力极大,纺锤型的中空炮弹里既可以填充高爆炸药,也可以填充大量钢珠,前者用来爆破坚固工事,后者则是侧重于人员杀伤。
当初在深山里试炮的时候,这玩意儿一炮就能把条石砌成的碉堡炸个七零八落,炮弹破片的杀伤面积可达方圆十丈,远胜以前的实心炮弹。
而且这种炮的操作极其简单,只消把炮弹塞进炮膛,关闭炮闩,对准目标开火,然后打开炮闩退出弹壳,装入下一枚炮弹。相较于旧式火炮,开火的频率至少提升了一倍有余。
无论是作战效率还是杀伤效果,孙真对这榴弹炮的表现都非常满意。唯一的问题是,这玩意儿据说制造工艺复杂,目前产能很低,所以导致造价极其昂贵,即便富庶如海汉,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军中大量列装。
北方大区驻军部队具体分配到了多少门新炮,孙真并不知晓详细的数字,但他推测应该不会超过二十门。
即便是攻打山海关这样的棘手任务,必须得有强力武器压阵,孙真也才分到了四门榴弹炮,可见陈一鑫手上的存货也是极其有限。
靠这四门炮能不能轰开山海关防线,孙真其实心里也没有太大的把握。但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能先用用看效果如何了。
随着几声炮响,两里外的长城上爆出了巨大的烟尘。高爆榴弹的效果没有让孙真失望,他在望远镜中观察到炮弹击中的位置已经被炸塌出一个小缺口。
不过这段城墙是外层砖石内层夯土筑就,厚达近两丈,坚固程度远胜海汉军昨天攻下的那些堡垒外墙,这样的炮轰还远不足以将其摧毁。
“接着轰!把城墙轰塌为止!”
这个时候孙真也顾不得心疼有限的弹药了,他必须要在这里炸出一道缺口,才有可能突破山海关防线。
与此同时,针对这个攻击点两侧的南翼城和威海城的炮击也已经展开。虽然孙真并不打算强攻这两座小城,但也有必要维持攻势,使其不能轻易分兵去增援防线上即将出现的缺口。
但孙真手头有限的兵力限制了佯攻的规模,守军很快就注意到海汉将主攻方向改到了防线南侧,立刻便采取了应对措施。
两营士兵赶往了海汉正在炮轰的地段,一旦海汉真的攻破这处城墙,他们将在城墙内组成第一道防线。
东罗城内杀出一支骑兵,约莫有近千骑之多,开始在海汉军侧翼发动袭扰。
孙真不敢大意,只能分出部分兵力,先加强侧翼的防御。
此时海汉军的短板就逐渐暴露出来,由于兵力不足,只能保持一个比较狭窄的进攻面。
而对于这道长达十余里的山海关防线来说,海汉的攻击范围其实非常小,守军便可以通过调动来加大局部的兵力优势,从而在海汉军侧翼形成一道新的战线,使其无法将兵力完全集中到主攻方向上。
不过这些在侧翼活动的明军不敢靠海汉军的防线太近,也不能太过于集中,还不能停下来不动,否则都有可能会成为海汉军的活靶子。
孙真手下的几名狙击手已经爬上高台,开始用望远镜在战场上寻找合适的目标。
这些骑兵需要旌旗作为行动信号,队伍中的指挥官必定离旌旗很近,哪怕就算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伪装,其坐骑多半比普通士兵要好一些,还有发号施令的过程,也比较容易被辨识出来。
而一旦被狙击手确认目标,那接下来还能在战场上存活多久,就是一个运气问题了。
在对选定的目标进行了七轮炮击之后,海汉军中响起一阵欢呼声,因为那处城墙在吃了二十多发炮弹之后,已经肉眼可见地塌陷下去,出现了一个至少有两丈多宽的缺口。
孙真见状,便开始改变战术,改用其他火炮上阵,压制缺口附近的明军火力点。同时让炮兵推出臼炮,争取将缺口宽度进一步扩大。
身形短粗的臼炮比普通火炮的口径大得多,可以发射带有延时引信的高爆弹,爆炸威力比榴弹更强。
但这玩意儿的缺点也很明显,因其采用高抛弹道,其射程要远比普通火炮短得多。而且因为炮弹沉重,装填过程比较麻烦,发射频率极低。所以在进入射击位之前,得先将能够产生威胁的火力点清除干净。
这个过程耗去了海汉军不少时间,而且当明军注意到对手正在更换臼炮上阵时,便从南翼城和威海城出动了更多的部队,试图阻止海汉军扩大战果。
海汉军已经在防线上打开了一处缺口,如不加以阻止,接下来海汉军占住这处缺口,明军就会陷入被动。到了这个时候,伤亡也就不再是双方指挥官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了。
此时海汉军的南北两翼都出现了数以千计的明军,孙真手头的兵力有限,也只能先